揚州江都青竹園,這是一座佔地廣泛,幾乎處處都是透著精緻的園林,乃是當地鹽商楊氏於二十年前所建。
當年楊氏修建該園的時候,幾乎轟動一時,因為建造週期達到了數年,而費用雖然楊氏沒有透露,但是外人猜測,這一個青竹園,至少也得花費數十萬兩以上。
由此可見楊氏之富!
今天,青竹園裡的幾個楊氏主要族人是彙集一堂,商討著最近的困難局勢!
不錯,自從大唐王師攻佔揚州一來,當地的鹽商就是陷入了巨大的麻煩當中,雖然說大唐王師是講理的,不會無緣無故就玩抄家,而當地的這些鹽商鉅富們也都是聰明人,深知花錢買平安的重要性,大唐入主揚州後,當地以鹽商為首的商人們,在交稅啊,對待大唐的相關政策上,那是相當的順從。
不用當地的稅務稽查隊出手,也不用駐軍出手,當時的十多名揚州城裡最頂尖的鹽商們就是提出了要主動捐獻軍需給大軍,而且數量那是達到了二十萬兩銀子之巨。
然後在農業稅,商業稅上也是積極而主動,不用稅務官員上門,人家自己就是拿著田畝冊和商鋪名冊過來交稅了,而且是絲毫都不隱瞞哦,一個個都是分文不少,足額繳納了所有的農業稅和商業稅,甚至都還有多的。
這些鹽商們的主動積極行為,一時間內還是讓當時前往揚州主持稅務工作的稅務官員大為驚訝!
其他地方都是要殺個血流遍地,當地計程車紳和商人們才會乖乖繳納的,但是到了揚州這地方,一切卻是反了過來,不用稅務官員上門催繳,更不用出動稅務稽查隊,人家這些鹽商們就是主動認繳了。
所以,對於揚州計程車紳,尤其是鹽商們,大唐王朝的官員們一開始還是比較緩和的,既然人家交了錢,雖然說眼紅人家鹽商們的鉅額財富,但是既然都交稅了,那麼也就算了。
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僅僅是一個月,當地的官員們就是感覺到了不妙!
為何?
因為表面上當地的鹽商們俯首稱臣了,主動捐獻,上繳稅賦,並且也是沒有公開反抗大唐王朝的鹽業政策。
但是他們卻是發現,大唐鹽業公司在當地開展鹽業國營的時候相當的不順利,營業數額遠遠沒有達到預期,利潤低,也是導致了鹽稅遠遠打不到預期!
倒是沒有人這麼大膽子給他們製造表面的障礙,而是鹽場裡的鹽很少,並且運輸到某地後,官鹽竟然還賣不出去。
而他們也是很快就是發現了這背後的原因,那就是私鹽氾濫!
甚至誰在販賣私鹽都是能夠猜的出來的,那就是那些大鹽商們,而有能力組織這麼大規模私鹽販賣的也只能是那些大鹽商了
當地官員以及巡警等多個部門雖然試圖杜絕鹽業走私,設立眾多的關卡查抄,甚至是明目張膽的對揚州城內的主要鹽商家族進行監控,試圖蒐集他們販賣私鹽的證據,但是抓到的走私鹽的從業人員雖然不少,但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角色,也是無法聯絡到那些大鹽商身上。
所以也就形成了,當地的官員們明明知道那些大鹽商販賣私鹽,但是卻找不到關鍵的證據,當地的巡警衙門是無能為力,甚至幾個月過去後,甚至很多人都是被收買了,揚州府巡警局成立後,已經是先後撤換了三名巡警局長,前面兩任都是栽在貪汙這一項上。
後來,巡警部親自派遣了一個巡查組來到揚州,但是幾個月過去了,這個巡查組的十多名主要官員,一個莫名其妙的落水身亡,一個在街頭被髮狂的馬匹撞死,還有五個被查出來突然獲得鉅額財產從而被逮捕直接斬首。
甚至連行賄的人都是找不到,因為根據調查,根本就沒有人向他們行賄,他們都是在自己的房間裡發現這些鉅額的大唐皇家銀行的銀票的,面額百兩的銀票,足足裝了一個小箱子,裡頭只有一張小紙片,讓他們來了揚州吃好喝好,然後帶著錢滾蛋,要是敢做其他的,後果自負!
於是乎他們就是天天吃喝玩樂,直到東窗事發!
剩下的幾個雖然沒收錢,但是也是一事無成巡警官員從而被憤怒的巡警部高官貶到了大員府,這輩子,他們是別指望能夠回到繁華中原了。
巡警部派出的巡查組都是寸功未立,充分證明了當地的私鹽活動有多麼的猖獗!
在這種大背`景下,陳立夫來到了揚州!
陳立夫的帶來,卻是沒有引起鹽商們的警覺,因為鹽商們覺得自己老老實實的交稅,名下的田產清一色繳納足額農業稅,商行之類的也是足額交稅,自從大唐王師攻佔揚州後,大名鼎鼎的稅務稽查隊一直都是和鹽商們井水不犯河水,也沒聽說過那個鹽商被稅務稽查隊抄家了。
這一次青竹園楊家的幾個核心族人聚集在一起,倒不是和陳立夫有關,而是和巡警部那邊有關,自從第一次巡警部派出的巡查組幾乎被一鍋端了後,巡警部高層震怒。
據傳隨駕北上的巡警部尚書大人,親自發文訓斥留守在金陵的巡警部其他高官,把兩個侍郎以及幾個司長大人們罵了個狗血領頭,甚至負責此時的巡警部一個司長都是為此被貶到了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