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八萬明軍和五萬韃靼騎兵,已經是在這一帶擺開了架勢,大唐陸軍繼續北上的話,就會和他們相遇,到時候,一場大規模的決戰必然會爆發!
目前進軍山東的大唐陸軍,有第三軍的大部分主力,大約五萬人,此外李軒也是帶了近衛軍一萬五千人,第四軍兩個師以及炮兵等三萬人,另外如果算上海軍的運河艦隊的數千官兵,那麼總兵力剛好十萬。
單純說大唐和明軍的兵力對比,是一比一,創下了歷次大規模決戰雙方的最小兵力對比。
但是這裡頭卻是有著極大的變數,那就是同樣是十萬兵力,但是人家明軍裡有著上萬騎兵呢!
此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旁邊還有五萬韃靼騎兵呢!
而韃靼人的騎兵,比明軍騎兵更加精銳,說起騎射,人家韃靼人才是玩騎射的高手,人家自幼就是在馬背上長大的,馬術嫻熟那是不用說的,而且箭術也是相當了得。
此外,韃靼人的騎兵還有一個很大的戰術優勢,那就是他們的騎兵清一色的單騎雙馬甚至三馬,機動能力,尤其是長途奔襲的能力,遠遠超過了明軍騎兵,而大唐的騎兵就更不用說了。
大唐騎兵馬匹奇缺,一直都是單騎單馬,不到衝鋒作戰的時候,那是絕對不會騎馬的,甚至行軍的時候,連行囊包袱都是騎兵自己揹著走,為的就是儲存戰馬的體能。
這一次作戰,重點就是如應付明軍和韃靼人的騎兵,畢竟對面的騎兵總數加起來超過六萬騎,這一個搞不好,哪怕是己方槍炮再多,那也是要造成大麻煩的。
為了對抗對面的騎兵,大唐陸軍的眾多將領和參謀們,也是沒有閒著,苦思冥想是提出了眾多的戰略構想。
但是眾多的戰略構想,最後都是離不開如何應對敵軍的騎兵,尤其是該如何應對敵軍的騎兵衝鋒!
敵人有這麼大的騎兵優勢,肯定是會嚴重依賴騎兵作戰的,而現在,大唐陸軍就是要想辦法如何用步兵對抗騎兵。
正面列陣對抗騎兵,這是肯定的,但是怎麼列陣也是得講究啊,四角方陣是要的,但是四角方陣只是步兵營級別的戰術而已,這放到十萬人規模的陣列裡,該如何排兵佈陣,那可是一門相當大的學問。
此外,人家的騎兵又不傻,是不可能傻乎乎的直接衝擊大唐的防衛嚴密的步兵方陣的,他們會繞後襲擊啊!
畢竟騎兵在機動性上佔據了絕對的優勢,想打就打,想走就走,大唐陸軍那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而這種情況下,隨同李軒一起北上的作戰部部長雷萬陸軍中將卻是一針見血的指出了,敵軍的騎兵固然威脅甚大,但是他們的步兵就是弱點。
敵軍的騎兵可以來去自主,但是他們的步兵卻是不可以啊,只要迅速北上抵達安平鎮,纏住偽明的十萬步兵。
你說他們的騎兵走還是不走?
走,這十萬步兵大唐陸軍可就一口給吞下了!
敵騎不走,那麼想要改變他們步兵的劣勢,那麼就要主動行動,最後迫使敵軍騎兵和己方的步兵進行大規模決戰!
面對敵軍騎兵大規模衝鋒,死傷肯定是會有,而且絕對不會少,但是哪怕是一比一進行交換,大唐陸軍都是有得賺。
大唐陸軍的步兵雖然耗費眾多,但說實話現在的步兵就是廉價消耗品,貴的是維持部隊作戰的費用,而不是說步兵本身。
死傷五萬步兵,樞密院訓練部立馬就能夠補充一萬訓練好的新兵上來,不用幾個月就能夠送五萬人上來。
內閣的陸軍部募兵司,現在每一天都是在後方招兵,現在大唐佔據了這麼多地方,人口資源眾多,募兵已經不是難題了,難題是能養多少兵力。
因為部隊的缺口不大,陸軍部現在招募士兵,那已經是開始透過提高要求來限制人數了,已經不是前幾年那樣,應募的青壯只要素質稍微過得去,就能夠順利當兵吃糧分田了。
但是對面的騎兵死傷了五萬?別說幾個月了,給他們幾年都恢復不了!
只要能夠把他們的數萬騎兵給擊潰,就算付出比較慘重的代價,作戰部裡的參謀們認為都是划算的,當然了,這種話是絕對不能和部隊裡的那些普通軍官和士兵們說的,因為沒人願意自己成為炮灰,然後被消耗掉。
但是上頭不這麼說,不代表不這麼做啊!
所以確定了主要的作戰計劃後,李軒是親自率領大軍繼續沿著運河北上,目標直指安平鎮!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