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許胡說,那是皇后!”
“還有怎麼勸?陛下的為人,難道你不知道,那可是說一不二的人,陛下的決定,豈是區區婦人所能干涉的?我等之前也只不過寄望陛下看在一絲情面上而已。”
“而且,倘若為了出仕,就讓娘娘惹惱了陛下,那才是得不償失,罷了,如今一群外戚裡,除了白家外,其他的和我們董家也是一樣,不著急,等上幾年再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如今對於董家而言,最重要的自然不是什麼當官,而是皇后董芸芸的地位以及皇子問題。
皇后董芸芸的地位,那自然是不可能出現什麼意外的,她是李軒明媒正娶的皇后,而且還是共患難,一起從黃竹山裡走出來的,除非出現謀逆大事,否則的話,董芸芸的皇后寶座,那是鐵打的,就算李軒厭惡她了,也是不可能輕易廢后的。
而只要董芸芸的地位保住了,未來再剩下一個皇子,那麼這個皇子就是嫡皇子,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大唐王朝的儲君,未來的皇帝。
而這,才是董家最看重的東西!
董家的情況,也只是目前大唐王朝眾多外戚的一面而已,當官雖然也重要,但是他們更希望自家的女兒在宮中的地位能夠穩住,然後生下皇子,繼而爭奪儲君之位。
如今的大唐王朝雖然還沒有徹底統一華夏,但是大家都是能夠看得出來,統一華夏的可能性極大,一旦統一了,那麼大唐將會是又一個正統中央王朝,政治地位是和明、宋、隋、前唐、漢等漢人正統中央王朝相當的。
所以很多人雖然對大唐王朝的各種政策有所不理解,甚至是反對,但是並不妨礙他們試圖在這個新王朝裡爭權奪利。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那些讀書人了,如今大唐禮部皇家出版社所出版的各類新式書籍,那可是非常的好賣,眾多讀書人開始鑽研這些新式書籍,然後報考大唐科舉。
而大唐王朝也是投桃報李,這科舉是年年都辦,而且每年的錄取人數是越來越多,只要你肯學新式學科,學好了參加科舉當官那是穩穩的。
而在前面多期的科舉逐漸改革之後,李軒還在繼續深入改革,以順應未來的發展。
而科舉和教育,向來都是相輔相成的,李軒對教育的改革也是逐步深入。
今年的會試結束後,也就是五月份,大唐王朝對官辦教育體系裡進行了一系列的正式化改革,明文確定了官辦教育的制度,分為小學、中學、預科、大學四個階段!
其中小學為六年制,中學為三年制、預科為三年制、大學為四年制或三年制。
這些體系都是李軒一直想要實行的現代學制,現代的學制雖然說各國有細微的差別,但是基本都是脫離不了這個大框架,而在現代社會里能夠被各國所接受,自然也是證明了其優越性。
而具體的學科上,效仿幼軍營、以往的少年學院、高等學院等,設立國文、算學、物理、化學、生物、醫學等各類新式學科。
當然了,在小學階段,教育以國文、算學為主,其他的則是接觸一些常識,中學階段才開始學習物理、化學等。
同時依舊可提前參加考試升級。
不過正式取消了學費免費,小學採取低收費,但是中學開始則是採取正常收費。
為了推行新式教育制度,以往的少年學院、高等學院一律改為小學、中學、、預科。
同時大力新建小學、中學。
如今各地的官辦學校已經是逐步成型,不敢說每個縣,但是在每個府、州、都至少有多所小學,一個府確保有一箇中學,同時再每個省都是至少籌辦一所預科學校高中)。
同時鼓勵各種民辦的私塾進行轉型,經過申請後,即可取得相應的小學、中學、預科、大學資質,並且大力鼓勵民間計程車紳捐資籌辦私立學校。
李軒給禮部那邊定下的最低目標就是,每一個縣,都必須要有一所官辦的小學,每一個府或省直隸州,都必須要有一所中學。而預科學校則是根據每個省的具體情況不同而開設。
比如地廣人稀的貴州,一所預科學校足以,但是在江南,十所預科學校都是不夠用的。
而最近,李軒又是籌劃著,繼國子監、皇家理工學院後,再開辦一所大學,這將會是一所全新的綜合性的大學,專門招收各省預科學校畢業的學生。
因為隨著學制的確立,小學、中學、預科學校的數量會急速增加,每年畢業生的數量也是逐漸增加,他們雖然可以考入國子監或者是皇家理工學院,但是錄取的人數有限,大量的預科畢業生總得有一個繼續就讀的渠道。
當李軒給禮部那邊下了要求後,禮部的官員動作迅速,沒幾天功夫就是給李軒拿出來了一份籌辦新大學的計劃方案來,而看到了這個方案後,李軒卻是有些哭笑不得,這些禮部的官員也是真夠懶的,竟然是學了陸軍的擴軍方案,打算把國子監一分為二,然後各自補齊學科,搖身一變,就是把一所大學變成了兩所。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