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目前大唐海軍裝備最多的乙等內河炮艦為例子,其排水量大約在八十噸到一百噸左右,配屬兩門五斤加農炮、三門三斤散彈炮。
此外五十噸的丙等內河炮艦,也普遍裝備了一門五斤加農炮。
三十多艘內河炮艦,其火力足以比得上陸軍一個炮兵團,對於陸軍而言將會是一個強力的火炮補充。
這些內河炮艦雖然連正式的艦名都沒有,只有簡單的數字番號,比如甲一號炮艦、乙二號炮艦、丙三號炮艦!
雖然陸軍和海軍聯手,已經是肅清了揚州炮臺,海軍方面也是派出了京杭運河艦隊去支援陸軍第三軍作戰,但是郝柏年卻是沒有著急著進攻江都。
如今江都城內的明軍保守估計都有十萬人,沒頭沒腦的進行強攻,恐怕會承受極大的傷亡,如今的戰略主動權在大唐陸軍這邊,所以郝柏年並不著急。
先是構築炮兵陣地,然後進行沒日沒夜的炮擊,尤其是重型榴彈炮,其炮彈更是不要錢一樣往揚州城頭打,如今第三軍的彈藥補給相當的充沛。
打通長江航道後,那些運輸補給船,都可以直接抵達江都城外,然後當場解除安裝彈藥!
其補給之通暢,是大唐陸軍這麼多年作戰都是少有的。
當然了,第三軍打的痛快,後頭為他們支援後勤補給的後勤部門也是累的快斷了氣。
為了供應第三軍恐怖的彈藥消耗流量,後勤部門準備了數百艘大小運輸艦,往來各條航線上。
雖然說現在用的彈藥大多都是之前囤積在吳淞港、江陰港的彈藥,但是彈藥的後續補充,卻是需要從遙遠的兩廣地區運輸過來。
從珠江航道、再到沿海航線、再到長江航線,這些彈藥需要經過遙遠的運輸才是能夠抵達第三軍的手裡。
不過雖然海運也是相當遙遠,但是總比用人力一路翻山越嶺走陸路運輸要簡單的多。
所以雖然困難,但是後勤部門也勉強還能夠支撐第三軍這種浪費彈藥的作戰方式。
第三軍對江都進行炮擊,但是遲遲不發動步兵總攻的時候,金陵城內的李軒雖然已經是事前就知道了郝柏年的策略,但是不免還是有些心急。
為了撬開揚州這個烏龜殼,他把原先準備加強給第二軍的五千近衛軍給暫時扣了下來,然後派往了揚州,準備增援第三軍。
這五千近衛軍,包括三個近衛軍步兵營、一個炮兵營、一個輜重營以及一個騎兵隊,該部隊由近衛軍三名參謀長之一,軍令司司長白林義近衛少將親自率領。
近衛軍的指揮體系,和陸軍不太一樣,沒有設立團級編制上,只設立到了營這個級別,分別是六個步兵營、三個炮兵營、三個輜重營、一個騎兵營。
如此,自然也就沒有了團級以上的指揮官,日常近衛軍的作戰、訓練,都是由近衛軍軍令司的參謀長以及兩位副參謀長所負責。
但是理論上來說,這三人也是沒有直接調動任何一支近衛軍部隊的權力,只有得到李軒的臨時授權後,他們才有調動這些近衛軍的權力。
白林義近衛少將,自然也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此人身份有些特殊,他是白太后孃家裡的人,雖然關係有點遠了,只能算是旁系子弟,但是不管怎麼說也是姓白。
而此人的能力也還算不錯,之前是在陸軍服役的,後來李軒乾脆把他調來了近衛軍,然後他在近衛軍幹了好多年,加上此人也是聰明,雖然是白家外戚出身,但是和白雲奇天天不忘為族人撈取福利,有事沒事就聯合白太后不一樣。
此人自從進入近衛軍後,基本上就是斷絕了和白家的聯絡,對白太后的召見都是幹直接拒絕。
他這麼幹,自然是故意做給李軒看的!
近衛軍是什麼性質的部隊大家都知道,你在近衛軍裡擔任要職,要是還敢和其他人,哪怕是太后有所牽連,那基本都是找死的行為。
外戚出身的白林義,在進入近衛軍之後,硬是把自己變成了孤家寡人,除了李軒的話,誰也別指望能夠說動他哪怕一句。
白林義近衛少將帶著五千近衛軍抵達江都後,雖然明明知道近衛軍過來是為了歷練,增加作戰經驗,是不太可能真正的上陣拼死力戰的,但是郝柏年還是很高興。
不管怎麼說,這都是五千兵力的增援呢,有了這五千近衛軍後,他也就能夠騰出五千第三軍的兵力用於其他戰線了。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