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個第八步兵師,北伐計劃又多了一個保障!
從城郊的演練場回來次日,樞密院作戰部正式向李軒提交了渡江北伐作戰計劃!
當李軒拿到這份計劃書的時候,並沒有仔細看,因為這份計劃書足足分成了十幾本,每一本少則數十頁,多則幾百頁,裡頭很多都是細節性的東西,李軒自然是不需要看的,他要的是總體方案。
所以他看的是前面的總綱!
看罷後,李軒並沒有去看曾子文、郝柏年、李春景等高層,而是仔細考慮著該計劃的得失。
陸軍提出來的這一份計劃,雖然詳細內容很多,不過總體上大概可以分成三個階段,陸軍方面打算在第一階段奪取漢陽、安慶、揚州這三座明軍戰略防守的城市,並以此為基礎徹底控制長江,打通長江航道,並獲得進入京杭大運河的入口,把戰事推進到淮河流域。
第二階段則是把戰線推進到山東、河南。
第三階段,則是徹底奪取山東河南,殺入北直隸,奪取偽明京師。
簡單來說,這是一個以奪取偽明京師為最終目標的戰略計劃,之所以分成三個階段走,那是因為距離漫長,耗時肯定也會非常漫長,整個計劃哪怕是一切順利的話,恐怕也需要一年以上!
別的不說,光光是部隊從金陵城走到偽明京師,就得好幾個月時間呢。
而且人家明軍又不是傻子,做傻乎乎的等你殺過來不抵抗,中途稍微抵抗一下,這時間隨隨便便就會延長一個月,這也是樞密院把整個計劃分成三個階段來實施的原因。
而上述的三個階段,也只是大概計劃而已,而詳細計劃的話,則是以第一軍是為西路,負責進攻湖北、包括漢陽在內。第二軍則是負責中路,進攻江北西部、中部、也就是安慶、廬州、鳳陽等廣大區域一帶。
第三軍,則是負責江北東部,主要是揚州、淮安一帶。
基本上,每一個軍都是負責解決一個硬骨頭:第一軍的漢陽、第二軍的安慶、第三軍的揚州。
當然了,雖然是兵分三路,但是也有主次、先後之分,所以對上述三軍的兵力佈置乃至後勤補給的供應,都是會進行重新的調整。
其中最大的調整就是,因為一系列的作戰裡,奪取揚州絕對是重中之重,所以準備加大第三軍的兵力部署,不僅僅新成軍的第八步兵師將會編入第三軍,同時還會從第二軍裡抽調第五步兵師這支作風硬朗,擅長打硬仗的部隊加強第三軍。
而重型榴炮營,也會先重點配屬給第三軍,為的就是爭取打一個開門紅,先奪取揚州,為大唐王朝徹底打通長江航道。
只要奪取了揚州,那麼後續大唐王朝的諸多後勤運輸艦就能夠直接進入長江把物資運輸到金陵乃至安慶城郊,同時也能夠進入京杭大運河為深入淮河的部隊提供後勤補給。
所以,揚州是首個需要攻克的戰略目標!
而安慶則是可以緩一緩,至於漢陽,同樣也是可以推遲。
李軒這一天,和陸軍的高層將領們足足商討了一整天,第二天,他又是召開了陸軍擴大會議,把在金陵城的幾乎所有少將以上的將領都是招了過來商討軍議。
第三天,他召開了御前戰略會議,海陸軍高層全部參加,並在會議上,正式批准了渡江北伐作戰計劃的第一階段,並把該階段的作戰,作為今年的秋冬攻勢。
御前戰略會議結束後,李軒選派了十多名翰林院的官員作為天使,代替他巡視慰問在外作戰的各部隊。
各高階將領也是離開金陵城,各自奔赴戰區!
第四天,李軒召開內閣會議,要求內閣各部配合好即將發起的秋冬攻勢,做好將士家屬的安撫工作,做好新兵的徵召工作、做好各種物資的補充工作等等。
在這個關節眼上,這些文官們自然是不敢拖軍方和李軒的後退的,一個個都是拍著胸脯說,一定安頓好後方,為前線的軍提供最有力的支援。
柳八苟更是代表內閣百官,向曾子文、包義奮這兩個海陸軍的代表鄭重的說:前線的將士們儘可安心奮勇作戰,內閣將會提供一切支援,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第五天,最新一期的大唐朝報上,刊登了剿賊安民檄,誓師剿滅偽明賊軍,以安天下億萬黎民!
大唐王朝刊登了這份剿賊安民檄時,大唐陸軍第三軍也是在海軍的掩護下正式對江北通州發起登陸作戰!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