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陸軍搞運輸艦甚至在運輸艦上搬上火炮,倒不是說處於和海軍爭權的想法,嗯,儘管在海軍看來是這樣的,而是陸軍和海軍的矛盾平時就不小,戰時雖然會相互協調,但是不管怎麼說,都是屬於有求於人,而有時候海軍的戰艦分配不過來,陸軍就只能苦巴巴等著了。
為了改變這種情況,陸軍方面很早其實就開始加強自身的船隻運輸乃至作戰能力了。
嫡屬於樞密院後勤部,本身就有大量的運輸船隻,不過這些運輸船隻大部分都是民用船隻,通常是需要海軍的戰艦進行護航的。
但是海軍的經費本來就不多,這戰艦有限,經常出現護航力量不足的情況,所以人家陸軍乾脆是在部分比較大型的運輸艦裡裝上了火炮用以自衛了。
而有幾次的小規模奪島戰役,陸軍乾脆就是沒和海軍打招呼請求配合,直接就是派遣運輸艦搭載陸軍登陸作戰了。
為了渡海作戰,陸軍那邊甚至是專門訂購了幾艘專業的運輸艦,好吧,說是運輸艦,但實際上就是可以搭載大量士兵的戰艦,艦炮少一些,可以裝計程車兵多一些。
不過陸軍發展海上力量,也只侷限於此了,只是發展運輸艦人家海軍就是意見非常大,經常跑到李軒面前訴苦,而李軒也是幾次告誡陸軍那邊,別瞎折騰,你一陸地上的兵種,玩什麼戰艦啊,扯淡呢。
搞幾艘意思意思就算了,真要大規模建設陸軍艦隊,第一個不同意的就是李軒!
專業的事情,還是讓專業的人來搞,這是李軒奉行的原則之一!
海上作戰,還是讓海軍來,陸軍就別折騰了,但是如今海軍實在是有些不給力,所以李軒也是需要敲打一二。
放著二十幾艘專業遠洋戰艦,竟然還能讓那些海盜折騰的這麼悽慘,都讓浙江巡撫那邊無法忍受上摺子告狀了,可見,最近海軍那邊肯定是偷懶了。
不過對於李軒而言,也只是略微敲打一二,如果敲打過了還沒有起色,那麼李軒少不得要讓海軍幾個頭頭腦腦挪一挪位置了,霸佔位置不幹事,這是李軒不允許的事。
而李軒的敲打,也是讓包義奮深感無奈!
海軍船多嗎?是挺多的,但是絕大部分都是內河船隻啊,遠洋戰艦二十幾艘很多嗎,放在這麼寬闊的沿海海域裡,其實沒有多少好吧!
這要留下一部分保證長江入海口、珠江入海口的安全,要騰出一部分來巡邏,又要進行護航,海軍現有的船隻根本就不夠用。
但是李軒的敲打也不是一點道理都沒有,花費了這麼多錢的海軍,竟然拿海盜沒有辦法,這自然是無法忍受的,回頭,還是得找海軍的同僚們商量出一個辦法來,總不能海盜一直這麼猖獗下去。
按下心中的想法,包義奮繼續報告海軍的事務。
其他大事沒有,值得重點一說的就是海軍的第一艘戰列艦已經是在香港鼎盛造船廠開工了,雖然預計工期會非常漫長,但是好歹算是開工了。
聽罷後,李軒也是來了興趣,當即就是仔細翻看了起來這艘戰列艦的建造方案。
這艘戰列艦的設計方案,很早就定下了,船體的內部設計,將會極大的參考現有巡洋艦、護衛艦的設計,而設計理念也是和巡洋艦、護衛艦不太一樣,海軍的戰列艦,那就是專門為了海上決戰而生!
大唐海軍對各類艦種的劃分,是按照用途來劃分的,比如巡洋艦,是用來遠洋搜尋、襲擊敵軍運輸艦、同時充當主力艦隊次要炮戰火力、先導戰艦等多重任務。
而護衛艦,則是要簡單的多,其設立理念是為了護航、日常巡邏。
只有戰列艦,自然是隻有一個目標,那就是為了海上決戰!
所以在設立的時候,加強船體的防護水平、提高火力是關鍵,至於航速、靈活性倒是沒有那麼重要了。
大唐王朝的第一艘戰列艦,經過多次改稿設計後,最終定稿方案是標準排水量為一千三百五十噸,採用雙層甲板,搭載足足六十四門火炮,上面搭載的海軍將士也是大大增加,足足預計會有五百人。
搭載的火炮也是各種口徑都有,最大口徑的主炮乃是四十八斤火炮,這種火炮肇慶兵工廠已經是在克服困難,開始純手工打造樣炮,而且因為製造困難,所以在身管長度上也是不太長。
而四十八斤的艦炮自然是不多的,只有兩門做做樣子而已,該艦的主力艦炮,將會是二十四斤火炮為主。
同時十四斤火炮、九斤火炮、五斤火炮也是將會大量裝備。
基本上,根據船體的承受能力,是儘可能的往上配屬火炮,大口徑部署不了多少,就部署中等口徑,中口徑的放不下了,就放小口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