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海軍在今年上半年進行了調整和改革,長江艦隊在接受了大量武裝商船後,不惜冒著船隻被攔截擊沉的風險也要闖過揚州炮臺,自然不是為了把船隻開到金陵碼頭讓李軒看上那麼幾眼。
而是為了控衛長江中斷的安全的!
因為明軍水師利用大量的小船和炮臺,阻攔了長江水師的贛江、湘江艦隊進入長江,同樣也是阻攔了大唐海軍主力深入長江,所以導致了在過去的半年裡,大唐王朝在長江南岸的作戰總是顧忌甚多。
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至今大唐王朝都是沒能利用上長江干流進行大規模的物資補給運輸,南方兩廣地區的各種彈藥和槍炮,都是依賴海軍從海上運輸到吳淞港,然後再透過陸運或者是小規模的河運運輸到江南各地。
更不要說,明軍利用水師的優勢,偶爾會偷偷摸摸的渡江襲擊一把,哪怕這種襲擊實際上無法造成什麼損失,但是卻也是讓大唐王朝為此鬱悶不已啊。
陸軍方面更是不得不在長江南岸的眾多城池都是部署總兵,同時派遣大量的兵力分散駐紮在廣闊地區裡,這樣就是造成了陸軍兵力的嚴重分散。
為此,陸軍方面對海軍是有著非常大意見的,已經是好幾次在御前戰略會議上公開進行爭吵了,陸軍要求海軍迅速的進入長江干流,別在長江入海口裡折騰,人家明軍又不會跑到松江府去。
但是海軍也是有苦說不出啊!
海軍是有船,現在光光是服役的巡洋艦就有五艘,護衛艦就有十三艘了,但是這些船隻體型龐大,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吃水非常深的,在內河作戰的話限制非常大。
屬於大材小用不說,而且危險還特別大,這要是闖入長江,被人家明軍水師從上游放下來幾百艘火船,然後再搞個跳幫作戰的話,海軍的這些戰艦可就虧大了。
但是也不能光看著明軍水師控制長江啊,所以海軍苦思之後,這才開始改革,準備把第一艦隊的大部分武裝商船都集中到長江艦隊來,然後冒險到長江干流作戰。
這些船隻到時候就算是沉沒了,海軍方面也不至於太心疼。
要知道現在的巡洋艦,船體加上艦炮一艘可是要十幾萬兩銀子呢,即便是便宜的護衛艦,那也要大幾萬兩銀子呢。
而武裝商船的話就便宜多了,船體便宜,艦炮也不多,哪怕是三百噸左右的武裝商船,一艘下來,頂多兩三萬兩銀子就搞定了。
當然更關鍵的是,大唐海軍裡的武裝商船,大部分都是沙船、廣船、福船等船型,而這一次抽調給各內河艦隊的,則是沙船、廣船這些適合內河、近海作戰,吃水淺的船隻。
第一次冒險成功後,長江艦隊打算再接再厲,在三天後把剩下的十四艘武裝商船也是集中了起來試圖闖過揚州炮臺。
同樣是選擇在了夜晚,同樣也是選擇了在雨夜。
但是這一次明軍水師也是有了準備,竟然是喪心病狂的準備了兩百多艘各種小船發動了火船攻勢,並配合揚州炮臺進行了猛烈的攻擊。
等到了第二天天明的時候,闖關的武裝商船雖然成功透過了揚州炮臺,但是損失卻是要比上一次要大,沉沒了足足四艘之多,而且剩下的大多也是帶傷。
面對這個結果,長江艦隊的人卻是卻是鬆了一口氣,沉掉了四艘,但是總算還有十艘成功過關啊。
這加上數天前成功闖過的十艘戰艦,這樣一來,大唐海軍長江艦隊在長江干流,就擁有了二十艘武裝商船可供作戰了。
同時長江艦隊也是在金陵城等幾個長江南岸的諸多城市港口進行了大規模的造船行動,雖然了造的都是一些中小船隻,以數十噸為主。
經過兩次的闖關之後,再加上自行建造的內閣船隻,長江艦隊已經是勉強在揚州以西、湖口以東的長江流域裡集中起來了可堪一戰的實力了。
而這些戰艦,對大唐王朝後續的作戰,作用是非常大的。
至少有了,這些戰艦的支援,陸軍後續的渡江作戰計劃才有可能得到實現。
沒錯,大唐王朝已經是籌備著發動渡江戰役了,不過渡江戰役比以往的傳統作戰不一樣,渡江是難點,而後續的補給更是大麻煩。
所以陸軍方面目前還是非常的謹慎,只是在做前期的規劃,但是具體什麼時候能夠發動渡江戰役,那就是要後續的具體情況了。
對於這些軍事上的事情,李軒現在已經不怎麼具體干涉,而是隻把控整體上的方向。
李軒對軍方提出的要求很簡單,一個是守住長江以南地區,第二個就是尋找機會發起渡江戰役,奪取江北。
尤其是揚州和安慶這兩個釘子,是必須拔掉的。
這兩個地方不僅僅是大唐王師北上的障礙,更是會隨時都威脅到長江以南的安全,這兩個地方,就跟兩把刀子一樣,頂在大唐的柔軟腹部,讓大唐王朝時刻都能感受到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