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夫在好友鍾蔡家中並沒有待多久,等到午後時分就是離去,先是接上夫人和小妹後,這才返回東陳村,不過回去的路上,他的馬車上卻是多了一大摞的書。
這些書清一色的皇家出版社出版,型別各不相同,這些書自然不是說什麼四書五經的,而是一些雜學書籍,比如書如今大唐治下計程車子們,甭管有沒有心報考大唐科舉或者入仕為官,但是大多都會買上一本看的《理科入門》。
這本理科入門,但是皇家出版社用以推廣普及理科常識的書籍,包含了簡單的算學知識外,還包含了簡單的物理以及化學、天文、地理、氣候、生物常識。
雖然看過這本書後,是不可能知道什麼高深的知識,也不知道書裡面所說的一些現象的原理是什麼,但是這並不重要,這本書並不是告訴你為什麼地球是圓的,而是簡單直白的告訴你:地球就是圓的!
不會告訴你為什麼水在海波高的地方燒開了依舊不熱,而是直接告訴你:在高山燒水,溫度就那麼低。
簡單說,這書就是直接告訴你結果,但是不會長篇大幅的去論證為什麼會有這個結果,不然的話,別說是一本書了,就算是一大屋子的書都是說不完的。
如果想要了解為什麼會這樣,那麼請深入學習《初等物理》《初等化學》等等書籍,如果要專研,那麼就要進入高等學院或者國子監,進行系統深入的學習了。
其他的還有泰西諸國概述,東亞概述這兩本讓他們開闊眼界的書籍。
同時還有《農桑論》這是專門講述農桑事務的。
當然了,這些都不算重要,最重要的是他手中的一本手抄本,書名為《大唐官員府州縣施政要領》,這可不是公開出版的書籍,而是皇家出版社整理,然後內部刊印然後發放給大唐內部各級地方官員的書籍。
這本書的內容都是根據大唐王朝過往數年的治理經驗,整理出來的一本書籍,意圖讓地方官員們能夠更好的在地方施政。
嗯,最核心的目的就是,避免地方官員亂幾把搞!
而書裡面的諸多內容裡都是強調了幾個專用詞彙,第一個是教化,不過這個教化可不是什麼教匯出來更多的讀書人,而是要讓官員們加強治下百姓對大唐王朝的歸屬感,對萬古聖君的忠誠,在任何時候,都要把忠君思想教育當成最重要的事來做。
第二則是民生,務必要讓治下民眾安居樂業,民眾有飯吃有衣穿有屋住。
第三則是經濟:希望各地要根據自身的各種優勢加以利用,有礦產資源的開發礦產資源,土地肥沃的廣種糧食,交通便利的可發展商貿運輸,總之一句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希望各級官員充分利用地方優勢發展經濟,使民眾富裕起來,使稅收多起來。
其中第二條和第三條,其實說的是差不多同一個意思,不過前者是基礎,而後者屬於進階任務。
禮部搞出來這個施政要領,一方面是因為目前大唐王朝治下的官員水平摻差不齊,而且裡頭還有不少了前明降官,而其中很多人的施政手段還是停留在明朝時代,那就是無為而治。
而李軒對此是非常反感的,既然都主政一方了,你竟然天天遊山玩水逛青樓,屁事不幹,還美曰其名無為而治,你們這樣偷懶,讓天天批閱奏章的朕情何以堪啊!
這簡直是無法容忍,所以李軒這兩年,摘掉了不少打著無為而治的旗號,天天遊山玩水逛青樓的官員的帽子!
陳立夫對這個施政要領頗感興趣,在回去的路上就是翻看了起來,即便是裡頭羅列的眾多規定乃至具體例子,都是讓他看的直皺眉。
比如說裡面用大黑字嚴重警告,地方官員不得插手軍方事務,地方官員不得插手督察院、大法院的獨立運作,違者重懲。
然後又說,禁制地方官員以任何名目私立稅收、費用,徭役等。
這偌大的一本施政要領裡,有大半內容都是警告官員這不許幹,那不許幹啊。
略微一番,陳立夫就是嘆道:“看來在李唐為官也是不容易啊!”
可不是嘛,在大唐王朝當官,那自然是不輕鬆的,如果是軍方的軍官們都還好,現在是他們最風光的時候,但是文官們就要苦逼的多了。
經費不足、人手缺乏、累死累活把地方經濟盤活了,稅收起來了,結果大部分稅收都是被軍方拿走當軍費去了,然後是扔下他們在風中獨自凌亂。
不過即便是這樣,大唐王朝裡的官員們卻還是在咬牙堅持,因為他們知道,目前的這種狀況是不會持續太久的,戰爭是不可能每年都打的,而擴軍的步伐也不是永無止境的。
等到大唐徹底統一華夏之後,他們的好日子可就來了。
畢竟在開國階段,自然是一切都是朝著軍隊傾斜的,但是等到了天下太平的時候,這偌大的國家,還得靠他們這些文官來治理。
縱觀歷朝歷代,莫不是在王朝的開創早期是重武輕文,但是進入穩定期後,基本都是重文輕武。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所以他們在等,等待屬於他們文官的時期到來!
此外,現在敢跟在李軒造反的人,哪怕是個文官,那也是有著大野心的,如今大唐王朝裡的高階文官們,哪一個不是想著當開國功臣,然後博一場榮華富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