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所以提前需要做的準備是非常多的。
按照內閣方面的預計,不包含軍方的將士在內,如果要遷都的話,肇慶城內至少三分之一的人口都將會一同遷往。
包括百官以及官員們的家眷,將士們的家眷。
同時還有大量的兵工廠下屬的工匠們以及這些工匠們的家眷。
現在的大唐王朝家大業大,這遷都已經不是和前幾年那樣,能夠說走就走的遷都了。
遷都一事確定下來,併為此開始準備的時候,江南那邊的前線部隊,也是為了迎接聖駕的即將到來,在經過了短暫的休整後開始掀起了大規模的攻勢。
說是大規模,其實應該是多路同時進攻,而每一路的兵力其實都不算多,其中算最多的就是回師池州的第五步兵師了。
安慶明軍渡江南下,事實上已經截斷了第二軍的補給線,雖然說第二軍上下因為打下了金陵城,擊敗了王以旗所部十萬大軍,繳獲了大量的糧食和彈藥等物資,這補給一時半會的也不缺,但是這補給線總是被人這麼掐斷自然是不妥當的。
所以第二軍需要把這個安慶明軍給殲滅或者是直接趕回長江北岸去。
而安慶明軍在得知了王以旗戰敗身死,金陵失陷的訊息後,根本不用第五步兵師殺到,他們自己就是先一步渡江跑回安慶去了。
而浙江杭州那邊,也是輕鬆拿下,因為奔襲杭州的部隊迅速果斷,實際上這個時候的杭州城內的官員和少量守軍才剛剛知道王以旗戰敗呢。
佔領杭州後,也就代表著,俞大猷在浙南的部隊陷入了戰屢包圍之中,最後這俞大猷也是夠大膽的,直接以兩萬江南新軍為犧牲品,讓他們拖住第三軍的進攻步伐,然後他自己帶著一萬破賊軍以及兩萬江南新軍,一共三萬人向北逃竄,不過他自然不是傻乎乎的向杭州撤退,更不是去金陵,而是先向西去,擺出了決死奔襲撫州乃至南昌和贛州的姿態。
把江西的部分大唐守軍給嚇了一跳,但是那裡想到人家虛晃一槍,直接找了個空子,在貴池方向得到了明軍水師的接應,並最終渡江成功返回了安慶。
當然了,這一路的狂逃,加上是不是的還和大唐陸軍打上那麼一仗,結果三萬人就是變成了一萬不到。
五萬大軍,兩萬人被直接放棄當了犧牲品,有將近兩萬人死在逃亡的路上,只剩下一萬人不到逃回了安慶。
而有意思的是,這逃回安慶的這不到一萬人明軍,清一色的破賊軍哦,至於江南新軍,不好意思,已經是不復存在了。
逃回安慶的俞大猷雖然損兵折將,狼狽的很,但是很多人也都知道,此戰失敗,錯不在他,而且他也是目前明王朝裡,僅有的那麼幾個敢和偽唐賊軍打仗的將領了,所以明王朝非但沒有懲處他,反而是委任他為鳳陽總兵,統帥麾下破賊軍以及安慶守軍以及瀘州、鳳陽等府明軍。
這是一個新設立的總兵職務,和江北總兵一樣。
自從王以旗戰敗後,金陵城以及江南其他各地的殘餘明軍要麼死,要麼被俘,要麼是逃到了江北,最後大多是彙集揚州府一帶,同時江北各地緊急南下,為了組織偽唐賊軍北上的明軍,也是大多彙集在揚州。
因為揚州彙集了眾多互不統屬的明軍,為了統一領兵,明王朝在此地緊急設立了江北總兵,統帥揚州等地明軍。
鳳陽總兵和江北總兵,這也是目前明王朝僅有對江南局勢敗壞,所能夠做出的反應了。
不過這兩個地方的明軍雖然有些雜亂,而且總兵力也不算多,安慶不過三萬餘人,揚州不過四萬餘人,不過這兩個地方都是戰略重地,加上經過了這麼多慘敗後,明軍就算是再傻也知道死守不出了。
而大唐陸軍想要大規模北上的話,這運河是必須拿下的,
沒有運河,樞密院的後勤部是絕對不敢保障能夠維持大軍北上的後勤供應安全的。
這大唐陸軍又不是什麼冷兵器部隊,只要有一口吃的拿都能去,大唐陸軍已經是典型的近代軍隊了,這彈藥消耗可是非常大的,沒有可靠的物資運輸渠道,這大軍手裡的槍炮可是分分鐘會變成燒火棍的。
加上剛拿下江南,還需要繼續攻克江南眾多的城池,同時也是需要保持重兵彈壓江南這個財賦重地,免的發生什麼意外,當然了,更加重要的是,第二軍和第三軍歷盡月餘苦戰,部隊的損失也有些大,彈藥消耗更是龐大無比,急需補充。
所以,第二軍以及第三軍的攻勢也算是十二月初停了下來!
而到了這個時候,整個江南已經是處於大唐控制下了!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