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李春景這話,之前眾人因為那一連串的傷亡名單而出現的沉悶之色也是被一掃而空,可不是,這一仗他們第二軍可是大出風頭了。
以四萬兵力迎戰敵軍十萬,結果把十萬敵軍殺的大潰敗,死傷慘重。
雖然說明軍那邊的死傷俘虜數字還沒有出來,但是保守估計,至少殺傷了他們三萬人以上,而俘虜的數量就是超過了四萬人。
其他的明軍大多潰散而逃,但是成組織潰逃的明軍非常少,不會超過萬人,其他的都是分散逃跑,估計轉身就落草為匪或者逃回家鄉去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不客氣的說,王以旗的這十萬大軍,已經算是被成建制的消滅,不復存在了。
和擊潰敵軍十萬的戰果比起來,己方的數千人傷亡完全不算什麼,至少比強攻有十萬人把守的金陵城肯定是要的多。
真要強攻有十萬人防守的金陵城,還不知道要填進去多少將士的性命呢。
李春景道:“把戰報整理好,會議結束後就發出去吧,出戰這麼久了,肇慶那邊估計擔心著呢,讓他們早日看到捷報,也早些放心!”
旁人當即道:“是啊,這一次我們出戰江南,朝野矚目,這早些送回捷報也好讓陛下放心!”
不過李春景的捷報正在快馬加鞭送往肇慶,但是江南地區的其他明軍以及大量的官員們已經是早就沸騰了起來。
王以旗率領的十萬大軍在建平慘敗,幾乎全軍覆沒,這個訊息在當天就隨著潰兵們傳到了周邊地區,然後如同接力一樣迅速傳遍了整個江南地區。
金陵城內,眾多官員們是人心惶惶,不管是本地權貴還是外來的文官們,一個個都是擔心受怕的,因為他們都知道,王以旗兵敗之後,賊軍很快就會來到金陵城了。
而憑藉現在金陵城內的萬餘官軍,怎麼可能守得住金陵城!
人家王以旗十萬精銳大軍都被全殲了,這金陵城的萬餘官軍能夠擋得住賊軍數萬兵鋒才於鬼了。
而且隨著那些潰兵陸續抵達金陵城,更是把這種恐慌的情緒傳遍了全城!
什麼賊軍遠遠不住十萬,而是超過十萬甚至二十萬之類的,賊軍有千斤重炮上千門以上,賊軍士卒個個都是悍不畏死之類的,還有的說什麼江南其他地方已經是聞風而降,杭州、蘇州等地都已經是叛變投賊了。
總之各種各樣亂七八糟的傳言都有。
如果是以往王以旗還在金陵城的時候,早就強勢彈壓,把這些散發傳言的人給一一砍頭了,但是現在,王以旗自己都死了,而城內的其他官員一個個都是想著該如何保命之餘,還要想著該如何向紫禁城彙報,推脫自己的責任,把責任都推到王以旗以及其他的人身上。
甚至還一度發生了兵亂,城內的其他官員聯合了起來,把留守在金陵城的一個江南新軍的副將給砍了,表面理由是這個副將想要叛變,但是實際上卻是爭權奪利。
大難臨頭了,城內的這些官員們還在爭權奪利,推卸戰敗的責任。
當然了,他們爭權奪利,也是因為他們在如何防守上出現了意見分歧,有的人想要棄城渡江,有的人想要逃亡江北的揚州,而有的人則是想要死守金陵。
而之前江南新軍的那個副將,就是主張死守金陵城的那個人!
然後,他死了!
自從王以旗兵敗身亡的訊息傳到金陵城後,城內的大量人都是開始逃出城,一開始還只是那些權貴的家眷子弟,因為權貴們能夠最先得到訊息。
再過來則是那些普通人,他們也是害怕遭到兵亂啊,想要躲避戰爭逃到外地去。
而有訊息說賊軍距離金陵城已經不是二十里的時候,就算是城內的那些官員們,也是開始大規模的用各種方法渡江了,尤其是沒有守土之責的武將們,然後是那些金陵城本地的公侯貴族們。
至於城內的那些文官們,大部分因為守土有責而無法離開,也不敢離開,但是還是有人開始偷偷摸摸的混在出城的人群裡逃命。
次日,賊軍兵臨城下並架炮攻城,守軍不敵,隨即舉旗想要談判。
李春景在城外接見了城內官員士紳派遣出來的使者,但是這個使者竟然是大言不慚的當著李春景的面一口一個偽唐,一口一個賊軍,然後又說李春景大難臨頭之類的廢話。
李春景一看,就知道這娃三國演義看多了,真當你自個有三寸不爛之舌啊,當即就是讓衛兵把這人給砍了頭,再把頭顱送回城內,讓城內的官員士紳們再派一個聰明人出城談判,而且直接說了別再派這種傻叉過來了,不然來一個砍一個!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