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可不想再困在城內,然後被官軍或者是被賊軍抓了壯丁,受苦倒是沒有什麼,但是一不小心恐怕就會丟了小命。
兵荒馬亂的,可沒有人在乎一個小秀才的性命!
次日,他就是向同窗好友們辭行,然後乘坐一葉扁舟回鄉,這年頭,還是鄉下老家最安全。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在他離開金陵城後不久,城內就是有流言,說是賊軍已經在福建連破邵武、漳州、泉州,賊軍兵鋒已經是臨近=福州。
過兩天,又是傳言說,賊軍連南平都拿下了,如今是重兵進犯福州,福州危矣,福建危矣!
這個時候,很多人都是想到了,假如福州失陷,福建也就算是完蛋了,而福建一完蛋,後頭就是浙江乃至江南繁華之地了。
一時間,金陵城內不管是文武官員還是士紳富戶們都是人心惶惶,不少人都是向南京兵部尚書王以旗打聽訊息。
但是現在王以旗也是煩著呢,哪有心情搭理城內的這些人啊!
城內的留言都是真實的,因為這些訊息都是從福建那邊流傳過來的,而王以旗實際上比普通人更早就透過五百里急報得知了福建那邊的情況。
但是對於福建那邊的危局,他也是無可奈何啊!
福建是救不了了,現在他能夠做的也只能是準備在浙江南部一帶重新構築防線,試圖把偽唐賊軍擋在浙江之外,至少也要在浙江南部給攔下來。
因為一旦過了浙江中南部,那可就是一馬平川的浙北平原,而這個地區已經是屬於無險可守的江南繁華之地,到那個時候,可就一切都完蛋了。
王以旗為了構築浙南防線,甚至都是不惜從金陵,安慶抽調兵力緊急南下,而向北方請求增援的奏摺,更是源源不斷,他要錢,他要兵,要槍炮,總之他什麼都要。
要不然的話,他根本就沒有信心守住江南。
同時他還去信漢陽,請求張嶽尋機發起一定的反擊,以牽制賊軍兵力,要不然的話,賊軍就能夠集中大量兵力進軍江南了。
當然了,現在這些信件都還在路上,一時半會的也到不了。
福州那邊的情況如何了,王以旗也還是不知道!
資訊傳遞太慢,所以也就導致了不管是明軍還是唐軍,後方對前線的情況瞭解都是延後很長一段時間的。
此時此刻的王以旗根本就不知道,福州城已經是失陷於賊軍之手。
兩天前,第六步兵師就是和第一混成團、第九混成團匯合,王朝宏陸軍中將也是第一次徹底掌控了第三軍的所有主力部隊,今天也是開始發動正式總攻。
但是攻城後,發現俞大猷根本就沒有在城內部署主力,城內的兵力雖然不少,但是都是衛所兵。
反倒是攻城的時候,從側翼發現了俞大猷的八千破賊軍試圖奔襲己方側翼。
當即,側翼的第六步兵師就是迎戰打了一場攔截戰,結果,這俞大猷派出的第一波前鋒大約千人毫無懸念的失敗了,損失竟然過半。
看見這一幕,俞大猷那裡還不知道,這仗沒法打,所以是是頭也不回的直接率領還沒有參戰的主力撤離。
然後一路向北狂奔,留下了還在堅守福州城的一萬多明軍衛所兵在風中凌亂。
俞大猷既然都放棄了他們率軍撤離了,城內的一萬多衛所兵也不是好惹的,幾個高階將領們一商量,反正守也守不住,而且俞大猷自個都跑了,他們還打個什麼勁啊,直接獻城反正算了,大不了和南澳島總兵秦志福一樣,老子不當大明的官了,當偽唐,不,是我們大唐的官去。
榮華富貴照樣有,誰還打生打死啊!
於是乎,城內明軍衛所兵的將領就是迅速掌控了福州,然後也是想要拉著城內的文官們一起投誠,不過文官們和這些地方衛所將領到底不一樣。
衛所將領們的家眷都在本地,不用擔心投降後被明王朝抄家滅族,但是那些文官可就不一樣了,這些年因為投賊而被抄家滅族的文官可是不在少數。
結果除了少數幾個文官願意反正外,有人自殺了,也有逃跑了,有的人被殺了。
就在俞大猷率軍撤退後的一個時辰後,城內的明軍獻城投誠!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