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後來人,對於蒸汽機所能夠發揮出來的重大作用,李軒從來都沒有懷疑過,要不然的話,他也不會在這兩年裡持續支援幼軍營那邊研發蒸汽機了。
也更加不會在蒸汽機剛搞出來,只有區區幾匹馬力的時候就是迫不及待的把蒸汽機應用到工業乃至船舶上了。
誠然,現在的蒸汽機還只是低壓蒸汽機,動力小不說,而且體積和重量都不小,而且燃料的利用率太低,產出一匹馬力所需要的燃料實在是太多了。
目前蒸汽機生產一馬力所需的成本,足夠水力機械生產出十馬力。
換句話說,哪怕現在的蒸汽機動力成熟了可以穩定執行了,但是現在的工廠也是不可能直接用蒸汽機代替水力機械,因為這代表的是十倍成本!
只有在具備豐富煤炭資源的地方進行作業,比如說煤礦區,才具備比較良好的經濟性,如果是作為一種工廠動力或者是貨運船舶動力的話,其實執行成本是非常高昂的,經濟上得不償失的。
但是廣泛運用蒸汽機卻是未來的必然趨勢,同樣也只有擁有了蒸汽機的大規模運用,才能真正的掀開工業革命,所以李軒明明知道現在搞出來的輪船沒有什麼實用價值,但是他依舊大力推動著。
丙十六號,這艘安裝了蒸汽機動力的明輪船隻,甚至連傳動裝置都不完善,蒸汽機一旦開動起來,除非直接停下來,否則的話根本就無法加速或者減速,而且速度也是滿的令人髮指,每小時只有區區數公里的航速,基本上和人的步行速度相當,而這,還是在船隻空載的情況下。
如果是丙十六號上裝上一定分量的貨物,或者是拖帶其他船隻的話,估計逆流而上的時候非但不會前進,甚至都會倒退!
所以,目前來說,蒸汽機因為單位功率不夠高的緣故,還不具備上船實用的能力,但是這並不重要。
李軒要的只是給他們指明一個方向,然後朝著這個方向繼續努力就可以了。
果然,蒸汽機上船試驗成功的訊息傳到了海軍那邊後,海軍的將領們得知蒸汽機可以讓船隻在不需要風帆,不需要人工船槳的情況下就能夠行進,腦子稍微靈活一些的人就是想到了,蒸汽機簡直就是專門為了他們海軍的戰艦量身打造的。
現在的船隻,哪怕是稍微大一些的內河船隻,航行都是極度依賴風帆,所以現在的海軍作戰裡,搶佔上風位那是至關重要的戰術。
但是如果有了蒸汽機,還搶個屁的上風位啊,直接就能夠機動到自己任何想要的位置然後發動進攻!
同時在內河作戰的時候,因為河道寬度有限,對風帆的利用限制極大,而且還面臨著逆流的困難,如果有了這種蒸汽機的話,那麼大唐海軍的戰艦將能夠在內河、湖泊上來去自如。
所以剛得知蒸汽機上船試驗成功的訊息後,海軍的幾個高階將領,甚至包義奮自己都是找到了李軒,說是海軍急需這種蒸汽機戰艦!
在他們的口中,這種蒸汽機甚至已經是比那些大口徑的艦炮更加的重要了!
李軒自己自然是不管這些技術細節方面的事情的,讓海軍自行和幼軍營以及機械分廠那邊的人進行商談,很快包義奮就是找到了林輝,然後提出了一連串的要求。
什麼要求呢?
他們需要一款動力更大,體積和重量更小,同時無故障是要更長的蒸汽機,最好是能夠達到一百匹馬力以上,這樣他們海軍就能夠把這種蒸汽機直接裝到巡洋艦上,而且體積和重量還不能太大,嗯,成本也不能太高,現在的蒸汽機制造成本太高了。
對此,林輝直接給他們翻了個白眼,一百匹馬力的蒸汽機,開玩笑呢!
他林輝帶著一群人最近幾個月日夜苦思冥想,改進了諸多細節,但是依舊沒能把蒸汽機的單機功率推上十匹馬力,而重量和體積雖然有所縮減,但是縮減的也是非常的小。
想要一百匹的馬力,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不管是蒸汽機還是後世的其他各種內燃機等各種亂七八糟的發動機,都有著一個很特殊的稱呼:工業之花!
要想要造出發動機來,僅僅是設計出來了其實也沒什麼用,你得造的出來啊!
這個就好比後世,人家美國佬扔給其他國家一臺f135發動機,甚至都不用他們去逆向測繪,直接把全套設計紙都交給他們,但是也沒幾個國家能夠成功仿製出來!
因為絕大部分國家連造這種發動機的原材料以及加工水平都沒有!
哪怕是現在最原始的蒸汽機同樣也是如此,別看林輝搞出來的蒸汽機用後世的眼光去看非常的簡陋,笨重,但是對於這個時代而言,卻是實打實最頂尖的工業產品,材料和加工基本上都已經達到了目前大唐王朝所能夠達到的頂尖水平。
即便是這樣,現在能夠生產蒸汽機的廠家,依舊只有肇慶兵工廠下屬機械分廠,而且還只能是小批次,動用大量技術精湛的工匠們手工打磨那些精細零部件,最後才能夠組裝起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