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被全殲的這五萬多明軍裡頭,還有五千督標以及三千邊軍!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恩,實際上,死傷最多的明軍,也正是這些督標以及邊軍,因為他們正是城頭防守作戰的主力,基本上很多第一時間就是死傷慘重了,而也是因為他們的死傷慘重,直接導致了守城明軍的大崩潰。
至於普通的衛所兵,倒是死傷比例不大,因為他們雖然人數眾多,但只承擔輔助任務,比如最血腥的城頭搏殺,根本就沒有沒有衛所兵參與,他們在大唐陸軍的突擊營登上城頭後,第一時間就是跑光了。
而抵抗的最英勇的,則是督標!
從戰死者明軍的軍服進行辨認,戰死的督標超過千人,但是守城的督標一共也才五千人啊,也就是說,三千邊軍有五分之一都直接戰死了,如果算上受傷的人,傷亡過半恐怕都是有可能的。
這固然是和他們是守城的第一線兵力,在作戰中承受了最猛烈的火力的緣故有關,但是他們的抵抗意志卻是依舊遠遠超過那些衛所兵,也超過了邊軍有關,如果他們不拼死抵抗的話,他們也就不用死傷這麼多人了,沒看見那些衛所兵們都還活的好好的。
至於邊軍,他們的戰鬥意志也不算弱,但是這些邊軍的武器裝備太差了一些,而且打仗基本都是依靠個人的勇武,他們和大唐陸軍的戰鬥裡,非常不適應大唐陸軍那種集體作戰的打發,因此也是死傷不小!
戰後討論會議裡,王單旭按照這一場戰役裡給這些明軍進行了簡單的排名:戰力最強的是督標新軍,其次是邊軍,再其次則是地方募兵,然後是普通衛所兵,最次的則是那些連武器都沒有的青壯了。
但是王單旭卻是又信心滿滿的說,而不管是督標新軍還是邊軍,通通都是他們大唐王師的手下敗將!
甚至放出狂言,如果是在正面野戰中,他的第五步兵師可以單獨對抗五萬人的督標!
如果說衛所兵,他的第五步兵師可以打十五萬!
好把,這純粹是吹牛,而且吹的有些過!
實際上根據參加戰鬥的前線中層軍官的報告來看,這一次攻城戰,他們的遭到的抵抗,幾乎都是來自於督標和邊軍,而其中,又以督標為核心。
換句話說,實際上他們是以三萬主力攻打八千明軍督標以及邊軍!
而這場戰鬥力,大唐陸軍死傷兩千餘人,而這八千明軍也是死傷大半!
從戰損比來說,大體上是一比三左右!
而這個比例,和以往的戰役可是截然不同,以前的戰鬥,打出一比七甚至一比十的戰損比都是很正常的事,但是現在,卻是隻能打出一比三。
這讓李春景有些擔心!
如果明軍的督標和邊軍都有這種戰鬥力的話,那麼等他們攻克撫州、拿下南昌之後,恐怕第二軍的死傷總數就會超過五千人甚至更多了。
而這對於總兵力只有三萬人的第二軍來說,可謂是傷經動骨了!
固然是有著後方的第四補充旅可以提供新兵,但是新兵和老兵的戰鬥力可不一樣。
所以在分析了眾多戰報後,李春景就是沒有攻克廬陵城的喜悅,而是親筆寫了一封摺子,摺子上詳細的列舉了吉安戰役的過程,以及敵我傷亡對比,並且重點提及了張嶽的督標,稱該部縱然不如我軍,但是也是學了些皮毛,頗具戰力。
假以時日,該部有可能是未來王師的主要敵人。
至於那些邊軍,他則是不怎麼在乎,不過是一群舊式軍隊而已,他們已經落後時代了,有血性也擋不住槍炮,更何況他們的血性也不如傳說中的那些強悍,還不如張嶽督標的戰鬥意志呢!
這個張嶽搞出來的督標新軍,是個硬骨頭,要滅掉這支督標新軍,哪怕是要付出不小的代價,不能輕視。
除了報告戰況外,李春景也是重點提及,請求增派更多的重型榴炮部隊!
此戰裡,重型榴彈炮蘇發揮出來的作用實在是太大了,而且幾乎是不可代替的,大到讓任何一個大唐陸軍將領都必須重視的程度。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