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偽唐賊軍崛起之前,雖然明王朝也重視火器的運用,不過更多的是重視碗口炮這些中小口徑的火炮,那麼是在數十年前接觸了佛郎機人,在屯門海戰中被佛郎機人用艦炮猛揍一頓死傷慘重,最後不得不依靠絕對的數量優勢以火攻退敵後。
他們當時雖然接觸到了佛郎機人的眾多大口徑艦載加農炮,但是最後卻還是選擇了佛郎機人這種後裝散彈炮進行發展。
而火槍的發展更是侷限在火門槍,大量永樂年間的手銃都還在廣泛使用,這些大大小小,各種形狀的手銃其實就是早期火槍裡的火門槍。
明王朝廣泛裝備並發展火繩槍,這還是受到了偽唐賊軍的崛起,在最近一年裡開始裝備的。
這樣的槍炮發展歷史,也就導致了明王朝的火藥工藝一直也停留在元末明初時代,火藥配方里的硝石大多都是隻有百分之六十左右,然而即便不標準的配方,實際上也沒有統一的標準,每個地方,甚至每個作坊調製的火藥比例都是不一樣的。
歷史上明王朝第一次製作出比較接近科學標準火藥配方的時候,還是戚繼光在沿海抵抗倭寇的時候,效仿歐洲人的火藥配方所製作出來的火藥,但是現在,戚繼光都還在登州屯田呢。
由此,明王朝才得到了比較科學的火藥配方!
大唐王朝早期的火藥配方,自然也是效仿明王朝那邊所採用的配方,之前李軒並沒有留意這個問題,只是在幼軍營裡講課的時候,提到過火繩槍所用的發射藥的配方問題,制定了百分之七十五硝石、百分之十五木炭,百分之十硫磺的比例。
大唐王朝崛起不過兩三年,而真正大規模使用槍炮,實際上也就是最近一年而已,李軒忙著造槍造炮擴軍,根本就是沒有想到過,這年頭的黑火藥配方並不科學的。
幼軍營在研製研磨顆粒火藥的機器時,所採用的火槍發射藥配方,就是根據李軒所提出來,然後他們也是經過了反覆試驗過的新配方。
然而肇慶兵工廠這邊,使用的卻還是老舊的配方,這樣所產生的火藥威力大小差別,並不是因為機器出了問題,而是兩者的火藥配方根本不一樣。
肇慶兵工廠的幾個專門負責研究、改進火炮的工匠一聽這個幼軍營裡過來的少年說配方不一樣,當即一個個就是皺起了眉頭:“配方有問題?”
“你們幼軍營裡研發的新配方比例是多少?”
雖然眼前的這個幼軍營只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但是眼前的這幾個肇慶兵工廠的工程師,都是掛著正八品官身的工程師們卻是沒有敢輕視。
外人可能不清楚,但是他們這些兵工廠裡的工程師們卻是知道,實際上整個大唐王朝裡,科研能力最強悍的不是那些兵工廠,也不是國子監裡的理學院,更不是皇家科學院,而是幼軍營!
幼軍營經過這麼長時間的配方,其中少數自學能力出色,近乎天才一樣的妖孽,都已經是透過了六年級考試,晉升為七年級了。
而七年級所學習的內容,已經是後世的初中生的內容了!
這些當代的土著少年,絕大部分時間裡依靠李軒編寫的教材自學,就能夠在短短一兩年裡達到這種程度,不是妖孽還是什麼!
雖然幼軍營裡的七年級學生很少,目前也就只有那麼幾個人而已,但是即便是那些六年級乃至五年級的學生,他們的科學素養也是要遠遠的超過這些兵工廠裡的所謂工程師們。
而幼軍營裡的高年級學生,一方面繼續自學,並且偶爾接受李軒的親自教育,而另外一方面也是充當低年級學生的老師,此外,他們也是大唐王朝裡的科研核心力量!
肇慶幼軍營總營裡的高年級學生,設計了絕大部分肇慶兵工廠所需要的各類機械,肇慶兵工廠不過是根據設計圖製造出來,然後試驗成功後,再推廣到其他的兵工廠。
如果說這些都還無法證明幼軍營的研發能力,那麼幼軍營裡以幾個七年級學生為核心,一直正在搗鼓的蒸汽機,那麼就足以證明他們的研發能力了。
恩,雖然說他們搗鼓的蒸汽機一直都沒有能夠實用化!
但是也是讓李軒看到了後大為感嘆!
雖然在現代人看來,初中生所掌握的知識很普通尋常,但是這只是相對於現代社會而言的,如果是轉到了十六世紀,那麼這絕對是一個跨越!
很多在現代看似普通的常識,但是在古代,那卻是不折不扣的高科技!
在這個幼軍營六年級生的指導下,肇慶兵工廠的火藥分廠裡的工程師們很快就是重新調整了火藥的配方,然後進行了第二次的試製。
而這一次的試製,終於是獲得了成功,採用幼軍營裡所提供的機器以及新的火藥配方,生產出來的新顆粒火藥,其威力比以往的火藥威力提升了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