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李軒上前觀看這三門樣炮的時候,肇慶兵工廠的負責人以及工部軍械司的司司長等幾個具體負責該炮仿製工作的人也是跟在一邊,並且向李軒講解著該炮的仿製工作詳情!
“自從五月份從佛郎機人的手中購入了十二磅火炮後,我們第一時間就是對這種火炮進行了測繪,並準備開始自主大規模生產!”
說話的乃是工部軍械司的司長畢冠林,這個人和很多工部的官員一樣,都是屬於半路出家的技術官僚!
其人一開始還不是正式的官員,而是工部下屬兵工廠裡的管理人員,不過很快就是因為行政管理能力比較出色,同時又因為懂得技術事務,所以很快就是被調入了工部任職,升官也是跟坐火箭一樣,一年功夫就是做到了軍械司的司長職務,負責統籌管理工部下屬的所有兵工廠。
他雖然是行政管理官員,不過對於各類技術都是比較精通的,所以不會和其他官員一樣,說個資料都是模模糊糊的。
只聽他繼續道:“根據工部下屬幾個兵工廠的實力,最後我們決定先讓肇慶兵工廠展開前期仿製工作,做好技術準備好,再向其他的兵工廠進行推廣,然後實現大規模的生產!”
“經過肇慶兵工廠眾多工程師努力,我們前後一共製造了四門樣炮,並在前一段時間對第一門樣炮進行了密集的極限測試,根據測試結果,我們發現火炮的重量以及射程雖然都達到了要求,但是身管壽命卻是比我們的七斤以及五斤火炮差一些,同樣是青銅製造的火炮,七斤以及五斤火炮的身管壽命能夠達到一千發左右,但是我們仿製的九斤火炮,身管壽命只有八百發。”
“後續經過工程師的努力,反覆改進了材料的配方和加工的工藝後,終於是把身管壽命達到了一千發這個青銅火炮的平均水平,不過改進過後,火炮的重量比佛郎機人的十二磅炮的也有略微的提升!”
“我們的加工問題不大,主要還是材料存在著一定的缺陷,目前我們已經是抽調各兵工廠,在材料領域能力出眾的三十多名工程師,成立了工作組,專門用以研究各類材料配方,以提高目前我們在材料領域的水平!”
李軒一邊聽著一邊微微點頭,如今大唐王朝裡,加工水平其實已經不算差了,肇慶兵工廠就是最傑出的代表,他們用水力以及畜力為動力,配合各種原始機床,對材料以及工業品進行初級加工,大幅度提升了生產效率,並提高了良品率,這樣的生產模式勉強已經算是邁入了初級工業化的階段了!
不過在材料領域卻是一大短板,哪怕是老祖宗們已經玩了幾千年的青銅,實際上也是缺陷比較大,更加不要說鋼鐵製品了。
比如說大唐王朝一直都是想要用鐵鑄造火炮,但是到目前為止,用鐵鑄造火炮都是問題多多,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材料不合格,再加上加工的工藝受限於時代的侷限不足,因此一直都是很難用鐵鑄造大口徑的火炮。
目前大唐王朝,只在兩斤、三斤這兩種小大口徑,短身管的散彈炮大規模用鐵鑄造,因為這兩種火炮的膛壓比較低,對火炮的品質要求不是很太嚴格,因此用鐵鑄造還是勉強可以的,就是身管壽命差一些,重量大一些而已,但是這些缺陷相對於他們的廉價成本以及大規模生產的可行性而言,卻是完全不值一提。
如今整個大唐王朝裡所用的兩斤以及三斤散彈炮,已經是清一色的鐵鑄,以前製造的青銅火炮都已經是回收了。
此外,也是開始小規模的用鐵製造五斤火炮,不過製造這種長身管的火炮,缺陷就是太大了,首先是質量不行很容易炸膛,為了避免炸膛,又是開始加厚炮管的管壁,由此就是造成了重量的激增。
這麼重的鐵鑄火炮,陸軍方面裝備是不方便的,所以鐵鑄的五斤火炮,也只是海軍方面裝備而已,海軍方面反正對火炮的重量不太敏感,重一些問題不大。
重量其實都還不算重點,更加重要的是身管壽命太低!
鐵鑄五斤火炮,其身管壽命只有區區的三百五十發而已,和青銅五斤火炮的千發身管壽命相比,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如果是陸軍的炮兵部隊裝備這種鐵鑄火炮的話,有可能一場大規模戰役下來,這些鐵鑄火炮就得報廢,要知道陸軍的火炮在大規模戰役裡,隨隨便便都能夠打出去上百發炮彈,如果是遇上持續時間久一些的戰役,打出去兩百發炮彈都是有可能的。
這麼差的身管壽命,也就是隻有海軍才能夠接受了,因為海軍的戰艦也不可能經常打仗,不想陸軍的炮兵們一樣,三天兩頭都在和敵人交戰,對身管壽命的問題非常敏感。
當然了,人家海軍其實也是不願意要這些垃圾貨色的,但是架不住這些鐵炮更便宜啊,而且海軍對火炮需求的數量比陸軍更多,而且更急迫,所以現在海軍也是捏著鼻子裝備這些質量差到讓人幾乎難以忍受的鐵質火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火炮質量不行,材料以及加工問題都是關鍵!
此時,畢冠林繼續道:“經過前期的研製以及嚴格極限測試後,最後我們確定了製造工藝流程,並確定了該款火炮的詳細引數,並以此試生產出來了三門樣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