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海軍高層機構的變化,李軒還對艦隊編制進行了改動,旨在籌建兩支艦隊,分別是負責整個珠江流域等內河作戰的珠江艦隊,負責遠洋作戰的南洋艦隊!
當然了,李軒這一系列對海軍的體制,改革,實際上也是影響到了陸軍方面,海陸軍徹底分家之後,李軒也是對樞密院進行了一定的改變,詳細的機構不變,但是稱呼卻是變了,樞密院下屬各司,大多升格為部,比如作戰司改稱作戰部、軍械司改稱軍械部。
不過總的來說,陸軍方面的改動並不大,最大的改變就是換了個稱呼而已,然後順便給新任各部的部長們升升官,不再是上校了,而是少將軍銜起步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其實樞密院以及海軍統帥部,其機構的設定是非常類似的,只不過一個管陸軍,一個管海軍而已。
然而,海陸分家後,各種事情也是接著冒了出來,而其中最大的分歧自然是軍費的分配了。
以前海軍和陸軍沒分家,這軍費都是一起用,但是現在海軍分家單獨過日子了,自然是要分軍費的,而軍費就這麼多,海軍拿多了,陸軍自然就少了。
於是乎,海陸軍分家之後,大唐王朝所遇到的第一件大事不是又從明軍手中奪取什麼重要城池,或者是殲滅了明軍多少人,更不是什麼某些政治大佬倒臺之類的,而是海陸軍因為軍費分配而爆發的矛盾!
這場矛盾一開始只是陸海軍共同派員協商關於本年度後續的軍費分配問題,而一開始,彼此雙方都不認為會爆發什麼矛盾的,因為陸海軍雙方都認為自己的條件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這種合情合理,在對方看來卻是獅子大開口,屬於絕對無法能夠接受的。
陸軍方面,在本年度接下來的軍費分配中,陸軍因為任務繁重,要想同時發起湖廣、雲南、福建、江西等方向的軍事行動,同時隨著佔領區的擴大,需要留守各佔領區的兵力也是越來越多,依靠現有的兵力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必須繼續大量的擴充陸軍數量,如今的陸軍規模遠遠不足,最少需要翻一倍甚至是兩倍。
而海軍,不過就是給陸軍打打下手,幫忙運輸一些後勤物資而已,而且隨著廣州戰事的結束,後期大唐陸軍的作戰方向,海軍基本幫不上忙,甚至是連後勤物資的運輸都是無法辦到了。
基於這樣的現實,陸軍方面提出,接下來的軍費分配,應當遵循宣平二年上半年的軍費分配原則,上半年海軍拿了多少,下半年繼續拿多少。
這都不削減海軍軍費就算是給面子了,至於想要再多,基本是別指望了
因此,陸軍提出來的軍費分配比例是多少了,陸軍百分之九十五,海軍百分之五。
是的,沒錯,陸軍就是這麼牛逼,只給海軍留下了區區五個百分點的軍費分配比例。
而海軍方面則是認為,拿下了廣東後,大唐王朝的海防壓力甚大,是需要大量軍費的投入用以建造戰艦、修築炮臺用以鞏固海疆,同時為後續從沿海發起對福建、浙江、江蘇等地的進攻奠定基礎,因此是需要大力增加海軍的軍費的。
海軍方面自然是不指望能夠和陸軍平分軍費,畢竟如今大唐王朝的主要用兵方向是湖廣,陸軍拿多一些也是情理之中。
所以海軍方面提出的方案是海軍拿百分之三十,陸軍拿百分之七十,三七分,足夠體現海軍的忍讓了。
一方面是百分之五,一方面是百分之三十。
這個差距大到沒邊了,根本沒有辦法進行協調。
陸海軍雙方嘗試了好幾次都是無法友好協商解決,然後就是變成了爭吵,一開始是他們自己相互派人在協調會議上進行小規模的爭吵,然後陸海軍的高層親自出馬爭吵,再發展到雙方在李軒面前爭吵。
在這場爭奪軍費的戰役中,不管是強大的陸軍還是弱小的海軍,都是絲毫不讓,海軍那邊的包義奮海軍少將以及一群海軍中高階將領,天天都是為此事奔走,而包義奮每一天都是找藉口去見李軒,去了啥也不幹,就苦海軍多麼可憐多麼可憐!
海軍堅信,會哭的孩子有奶喝!
面對海軍如此不要臉的哭訴,陸軍將領自然也是拉下了面子,一點都不顧及體面,作戰部部長曾子文為首,留守京都的一群陸軍高層們天天纏著李軒,一有機會就說陸軍多麼多麼苦逼,眾多陸軍將士們沒有槍炮可用,只能是用血肉之軀和敵人的槍炮作戰,每每作戰死傷慘重啊!
以至於李軒都無語:陸軍將士用血肉之軀對戰明軍的大量槍炮?
你們這是說反了吧!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