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要想靠著單一的岸防炮臺就守住整條珠江水系,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因為這年頭的船隻又不是鋼鐵鉅艦,戰艦小則數十噸,大不過數百噸而已,而且吃水又很淺,這珠江水系的眾多入海口都是可以走的。
所以到現在,李軒是沒有打算在虎門構築炮臺的打算,因為後世裡大名鼎鼎的虎門炮臺在這年頭不管用,虎門炮臺外的江面好幾公里寬呢,而這年頭的火炮有效射程不過幾百米,如果不是那種四十八磅或者是六十四磅的火炮,根本難以徹底封鎖。
在虎門構築炮臺,還不如直接在沙面構築炮臺,然後在西江流域的其他幾個入海口分別構築小規模的炮臺呢,這些入海口都比較小,不用重型火炮都能夠封鎖江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不過再好的炮臺也是隻能被動防守,要想徹底的解決廣州乃至珠江三角洲所面臨的海上威脅,最好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辦法就是編練一支強大的海軍,在海面上直接抵抗乃至消滅敵人。
但是大唐海軍不堪大用,而且在李軒所預計的很多年裡,都是不堪大用的,沒有大量的戰艦和艦炮,海軍就是一句空話而已,現在的大唐海軍別說和明軍水師打仗了,就算是一些中等規模的海盜團伙也是打不過!
這種情況下,岸防炮臺還是有必要的。
海軍力量的弱小,沿海面臨著極大的海上威脅,這也是當初為什麼李軒不選擇在廣州建立首都,而是在肇慶的緣故。
在廣州建都,他都得擔心著敵人某一天就突然從海面出現,然後炮擊廣州城了。
攻克了廣州後,李軒並沒有在廣州待太久,只是待了幾天後就是率領近衛軍準備返回肇慶了,這一次他親征廣州已經是取得了圓滿的成功,後續雖然還會有眾多的戰事,但是已經不是都需要他親自指揮的了。
不過返回肇慶之前,他還得對現有廣州里,或者說是整個廣東地區的部隊進行一次整編,用以更好的應對接下來的戰事。
首先,第七守備旅脫離第一軍編制,該守備旅依舊駐防廣東的西部沿海地區,併為後續攻略瓊州做準備。
第三守備旅將會留守珠三角地區,其防區包括廣州、佛山等地,從行政區域來劃分的話,就是廣州府的南部地區,包括整個珠江入海口。
第一軍的後續任務則是北上韶州府,不過韶州府那邊原本就有一個暫編第一團,再加上李軒還打算把柳州獨立團也是派到韶州府作戰,所以第一軍只保留骨幹,準備從中分出一部分主力部隊成立一個獨立團。
也就是說從第一步兵旅、第一輜重團、第一炮兵營、第一騎兵營等正規軍部隊裡抽調。
從第一軍各部正規軍裡抽調的有步兵營兩營、預備營一營、五斤野戰炮一隊、輜重一營、騎兵一隊組建全新番號的混成團編制,並授予第一混成團的番號。
原部隊裡被抽調的缺額,步兵部隊最簡單,直接派新兵進行補充缺額就可以了,火槍直接用繳獲自明軍的火槍,番號和編制都不用變,火炮的話,先行暫缺,騎兵暫缺。
不過為了一舉拿下韶州府,李軒還會派遣近衛軍炮兵營的一個炮兵隊、騎兵營裡的一個騎兵隊臨時加強給第一軍,韶州府戰役結束後上述兩部就歸還給近衛軍。
未來,第一軍將會持續北上,和第四軍一起成為在湖廣作戰的兩大主力兵團,而第一軍裡的守備軍,依舊是第四守備旅,不過卻是重新整編後的第四守備旅。
因為廣州戰役後,第四守備旅被一分為二,其原有的兩個守備團,第七守備團將會加入部分廣州戰役裡俘虜的明軍降兵重新組成第四守備旅。
第八守備團則是將會擴編為全新的第八守備旅,補充兵同樣是廣州降兵,未來這支第八守備旅將會配合第一混成團前往廣州東部作戰。
從第一軍抽調主力部隊成立的第一混成團,雖然說是全新的部隊,但實際上基本算得上是第一軍各部的分支,而且因為是成建制籌建,戰鬥力是沒有受到什麼影響的,因此第一獨立團是具備完善戰鬥力並能夠投入戰鬥的。
第一混成團的任務將會是東進惠州府、潮州府,而配合第一獨立團作戰的第八守備旅則是因為短時間內無法參與作戰,前期的配合部隊將會由第三守備旅所轄的一個守備團擔任。
完成了對部隊的整編以及後續戰略的安排後,李軒正式率領近衛軍返回肇慶繼續當他的皇帝去了。
但是李軒的離開,並不影響大唐王朝對廣州實施了強而有力的統治!
負責整個廣州府事務的大唐首任廣州知府鄧貫在搬進了破破爛爛的廣州知府衙門後,立馬就是召見了大量前明降官降吏以及城內有頭有臉計程車紳。
準備來一個新官上任三把火,不對,應該說是改朝換代三把火!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