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有什麼好說的,當然要打,他們的方向是朝著我軍主力部隊的方向而去,這麼多騎兵突進,我軍其他落單的偵騎根本就不可能是對手,步兵們也是攔不住他們的突進偵查的,必須把他們攔下來,要不然的話,他們能夠一路跑到我們中軍大營前面去!”
吳北上尉很快就是下了決心,雖然己方的兵力少一些,但是現在是敵明我暗,敵軍對己方完全沒有防備,而且敵軍距離己方也不遠,現在他都已經是能夠看到那二十多名明軍騎兵在數百米外地方緩步而行了。
這幾乎就是送上門來的埋伏戰機,錯過實在是太可惜了,此外在這種有利戰術條件下,對方多幾個人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所以他很快就是下令:“大家準備作戰吧,衝過去的時候乾淨利落一點,都把火槍收起來,沒本官命令,誰都不允許使用火槍,我們直接上馬衝鋒摧垮他們,衝鋒的時候都不要停,直接衝過去!”
如今大唐王朝的騎兵們,已經是進行了裝備革新了,騎兵們除了裝備必備的馬刀外,也是開始裝備短管型的火槍。
給騎兵們裝備火繩槍,那也是沒辦法的事,因為大唐的騎兵幾乎清一色的都是輕騎兵,乘騎的馬匹也都是以西南馬為主,該馬雖然耐力不錯,充當馱馬、挽馬還勉強可以,但是用來充當乘騎用馬,說實話是很不合格的。
因此大唐王朝的騎兵們也是不可能裝備盔甲等重灌備的,同時因為馬術一般般,騎射更渣的情況下,根本無法和那些遊牧民族或者明軍的北方邊軍騎兵一樣玩騎射。
但是騎兵,哪怕是輕騎兵也不能只帶一柄馬刀打天下啊,同時李軒又不是讓這些騎兵變成騎馬步兵,帶上火槍然後玩下馬作戰,那完全是浪費大唐王朝僅有的這幾百匹戰馬。
哪怕這些戰馬都是西南馬,只有極少數是蒙古馬,極不適合作為騎兵用馬,但是這好歹也是戰馬,也是目前大唐王朝所唯一能夠得到的戰馬了。
綜合考慮之下,李軒就是給這些騎兵們裝備了短管的火繩槍以及手槍,本來想要直接給騎兵們同時裝備好幾把更加容易攜帶的手槍的,組建手槍騎兵,但是大唐的工匠們製造出來的手槍威力過小,有效射程太近,需要前進到距離敵軍二三十米內開槍才能造成有效殺傷。
而且大唐王朝的工業底蘊還是差了點,搞出來的破手槍的故障率非常高,經常打不響,點火率連一半都不到,讓前線騎兵們是頗有怨念。
同時這個距離對於騎兵,而且還是一支玩騎牆衝鋒的騎兵而言,這個距離就是開戰近距離肉搏最佳距離了,開槍再轉彎退走,還不如直接衝上去玩肉搏呢。
後來乾脆不給騎兵們配屬手槍,只配屬長管的騎兵火繩槍,當然了,這個火繩槍的長度還是比步兵的要短一些。
手槍這玩意本意是用來是在近距離衝鋒之前打一輪火槍,不過因為手槍固有的缺陷,所以前線騎兵們通常都是把手槍當成單兵自衛火器,甚至是佩飾用,實戰中一般都不用,所以後來乾脆就不給騎兵們配屬手槍了,李軒想著等以後燧發槍研究出現來,手槍的擊發率提高上去,也更加容易裝填開槍後再裝備。
這長管的騎兵火槍,是讓騎兵們在下馬步戰的時候使用的,不過到目前為止,大唐王朝的這些騎兵們,還從來沒有玩過下馬步戰呢。
大唐王朝的騎兵是比較畸形發展的,玩騎牆衝鋒這種列出整齊隊形,然後一股腦衝上去肉搏的戰術還行,但是玩小隊形,對個人技術要求比較高的騎射就不行了,那把是把弓箭換成手槍也是玩不轉。
至於下馬步戰,同樣是不怎麼靠譜!
所以雖然他們身上都帶了火槍但是吳北上尉卻是沒有選擇去用,反正距離敵軍不過三百多米,這個距離對於一支騎兵而言,正好是最佳的衝鋒距離,足夠他們把速度提升極限,然後用馬刀斬殺當面的所有敵人。
所以他非常乾脆的下令直接用馬刀衝鋒,至於火槍,這種破玩意有多遠滾多遠!
隨著吳北上尉的下令,眾多騎兵們是齊齊站在自己馬匹的身邊,然後列出了一個簡單的三列隊形,五人為一排。
雖然這些騎兵只有少數的十多個人,但是他們依舊是最正統不過的大唐騎兵了,他們最擅長,甚至可以說唯一會玩的只有騎牆衝鋒,所以他們列出了緊密的隊形。
他們要用馬刀打一場他們最擅長的衝鋒!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