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方希同東進的時候,雖然說五千將士奮勇突擊,但是人員疲憊,加之各種作戰物資經過黎平府數戰後也沒有及時補充恢復,嘗試了好幾次都無法撼動數萬明軍的攔截,甚至還差點中了明軍的重兵伏擊,最後是方希同當機立斷,犧牲了一個守備營四百多人掩護主力撤退,這才逃出了足足有兩萬多明軍的伏擊圈。
然而這一連串的東進作戰雖然戰果是有的,戰術勝利也有,但是從戰略來說,卻是一場失敗,因為他們以及沒能成功解救興泉府城。
久攻不下,加之人員匱乏,傷亡也不小,而且彈藥也是嚴重緊缺了,所以他只能暫停徒勞的進攻進行就地休整,同時等到後方的新兵以及彈藥補充。
同時用五百里快馬向桂林方向的第四軍求援,希望第四軍儘快北上湖廣,截斷明軍糧道,牽制明軍。
為第二軍之第四團解救興泉府城以及城內的數千大軍提供便利!
貴州東部的這一連串戰事,發生在二月下旬、三月份,不過李軒知道貴州第二軍的失利時,那已經是四月份的事了。
這個時候,剛好結束了大唐王朝的首次科舉,登極恩科剛剛落下帷幕,那些新科舉子們正滿懷著希望踏入大唐王朝的官場。
貴州戰事失利,這事可是被嚴密保守著,只有軍方的幾個高階將領以及李軒自己知道,就連是柳八苟這個內閣首輔的都是不知道第二軍在興泉府那邊遭到了失利,以至於要請求第四軍儘快北上協助的地步。
如今大唐王朝在外人的眼中,是局勢一片大好,在政治上頻繁獲得民間的聲望,在軍事上打的明軍抬不起頭來。
這種時候,如果被外界知道了有數千大軍深陷於明軍包圍之中,而且第一次解圍作戰還失敗的話,恐怕講究會生出不必要的波瀾了。
所以李軒是親自嚴令知道此事的軍方高階將領以及相關人士,乖乖的閉上嘴巴別亂說,誰要是動搖民心士氣,朕要殺人的。
不過雖然生氣和擔心,但是肇慶距離貴州太遠了,李軒也是不可能距離這麼遠遙控指揮,他只能是寄望與興泉府守軍繼續堅守下去,第四軍能夠儘快北上,殺入湖廣,第二軍能夠儘快殺到興泉府城下,救出被圍困的軍民。
所以他只是送了兩道聖旨給前線的將領們,一道是給第二軍軍長方希同的,內容嚴令他早日擊潰當面之地,救援興泉府之軍。
另外一道則是給第四軍軍長兼任第三步兵旅旅長陳科橋少將的,讓他從速北上湖廣,別在桂林那地方和明軍的殘兵耗下去,也別被明軍派來的小規模部隊拖住腳步,要果斷的,迅速的進軍湖廣,以減輕興泉府第二軍的壓力。
方希同接到聖旨後自然是沒什麼好說的,能夠做的就是抓緊時間休整恢復,讓部隊恢復戰鬥力後繼續朝著興泉府的方向發起進攻,以求早日衝破明軍的攔截殺到興泉府城下。
但是陳科橋接到了李軒的聖旨後,卻是有些頭痛了。
最近陳科橋遇上的麻煩不比方希同少。
自從攻破了桂林府城後,他本來是想著直接一路殺到湖廣靖州去的,但是他前腳剛攻破桂林呢,得到訊息的張嶽也不是傻蛋,立馬就是知道了桂林這邊賊軍的威脅,很快就是派遣了上萬兵馬南下桂林。
如果明軍只是派來上萬人和他打仗,其實這也沒有什麼,陳科橋有一百個信心幹掉這一萬多明軍然後繼續北上,但是奈何這一萬多明軍也是學聰明瞭,分成了好幾股東躲西藏,找到了機會就襲擊第四軍的後勤輜重糧道,然而還去攻打只有少量捕盜營駐防的小縣城,把桂林府搞的烏煙瘴氣。
而陳科橋因為補給線受到威脅也是不敢大膽北上,只能是停留在桂林府中北部地區清剿這些上萬分散作戰的明軍。
這麼一來,也就讓第四軍迅速北上,以圍魏救趙的方式減輕興泉府壓力的計劃失敗了。
如今陳科橋看著聖旨上以不可置疑的詞句讓自己火速北上的時候,濃眉緊皺,而他麾下的眾多軍官也是一臉為難之色,這仗,不好打啊!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