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丟了,這是無法掩飾的,但是丟了梧州的同時,也是給賊軍極大的殺傷,己方將士作戰的非常勇猛,這是重點,必須重點提及,一而再,再而三的提及。
然後還有一點也是必須重點提,那就是梧州在敵軍重圍,而且沒有友軍增援的情況下,面臨著賊軍眾多重炮轟擊,十萬大軍不停猛攻,依舊是堅守了足足月餘之久,最後是因為彈盡糧絕,守無可守之下,己方大軍才是主動突圍。
所以梧州之戰,並不是因為守軍被打的狼狽而逃,而是為了保全有生力量的戰略性主動撤退,嗯,就是撤退的過程中損失大了一些,兩萬人死了好幾千,只剩下萬人。
至於說五萬守軍是怎麼變成兩萬的,他首選是把青壯一股腦的排除了,這樣就剩下三萬人了,然後把一些從衛所裡的老少殘弱也拋開了,廣東的援兵萬人也砍了一半,說成是五千人,反正朝廷也不知道他王越到底徵召了多少人死守梧州城,這樣一算,梧州守軍滿打滿算也就兩萬人左右。
而逃出去的兩千多人是怎麼變成萬人的,這個簡單,四捨五入一些,兩千多不就是變成了三千嘛!,三千再四捨五入一下,就是變成了五千,五千再四捨五入一些,不就是近萬人了嘛。
只要多四捨五入多幾次,兩千多人變成近萬人是分分鐘的事!
再說了,等他進入廣東後,立馬就是蒐羅青壯補充,分分鐘就能夠重新拉出萬人規模的部隊了,到時候誰知道這萬人裡頭有多少是梧州撤出的,有多少是臨時徵召的啊!
反正天高皇帝遠的,京師的那些大人們也是不可能親自跑到梧州來打聽梧州之戰時到底死傷了多少人,撤走了多少人的,就算他們打聽到了,靠,你們是信兩廣總督王越的,還是信外頭的流言蜚語?
外頭還說偽唐賊軍有精兵百萬呢,你們信嗎?
把梧州之戰的情況解釋過後,接下來就是要說,他們將會率軍東返廣東,然後利用肇慶和西江沿岸的城市節節抵抗,同時繼續力量等待朝廷援軍,並準備到廣州和賊軍進行戰略大決戰,一舉把偽唐賊軍殲滅於廣州城下!
等他把這幾個要點提出來後,他麾下的幾個幕僚們就是開始一個字一個字的琢磨著該如何詳細下筆。
為了寫這一封戰報奏摺,王越是把當年考會試的盡頭都是拿了出來,和一群幕僚們足足商量了一整晚,等到臨近天亮的時候,才是把這一封戰報奏摺給寫了出來。
其中的部分詞彙,估計能讓瞭解梧州真實戰況的人聽了驚掉下巴!
因為不乏重創,滅賊,捷,勝等詞彙,這要是讓你不知情的人看了,還以為婺州之戰明軍打贏了,這是一封報告梧州大捷的捷報呢,雖然贏得有點慘,並且為了後續的整體戰略,而是主動放棄了梧州。
這樣的一封摺子送上去後,京師裡的大佬,督師張嶽信不信他就是不知道了!
不提王越帶著殘兵敗將們逃跑了,且說梧州城那邊,李軒對於沒能抓住或者擊斃王越和衛嚴這兩位真正的明王朝高階官員,但是也是對此戰的戰果極為滿意了。
此戰中,自從西線率先突破造成明軍崩潰後,東線那邊也是因為明軍潰敗而突破,進城後的大軍先是控制城牆,然後東線和西線的前線將領都是執行了李軒的戰前命令,第一時間就是派兵去攻打併守衛城內的倉庫。
城內的明軍是敗的匆忙,走的更加匆忙,王越他們根本就沒有來得及下令部隊去燒燬倉庫更別說放火燒城了。
所以等大唐王師的部隊順利抵達並控制倉庫後,他們所見到的就是堆滿了眾多倉庫的糧食。
這些可是王越辛辛苦苦從兩廣地區蒐集而來,為梧州城內的數萬軍民所準備的糧食,足夠十萬人吃上半年之久。
一開始王越的打算可是死守至少半年以上,誰想梧州城就只堅守了半個月而已,這些多出來的糧食有沒被燒燬,自然就是便宜了偽唐賊軍了。
當城外的李軒得知部隊繳獲了大量糧食後,剛才因為王越等數千明軍逃走的鬱悶心情瞬間就是一掃而空,當即就是讓人給郝柏年等高階將領們傳話,今晚他要大宴群臣,為眾將士慶功!
李軒高興,下頭的將領們就更高興了,打了勝仗,繳獲了這麼多糧食,這至少代表著部隊好幾個月內是不用缺糧了,甚至都還能支援給在廣西西部作戰的第三軍一部分軍糧。
而更重要的是,打了勝仗就是代表著戰功啊,此戰過後,怕是不少人又能獲得晉升,甚至是封爵了。
戰前的時候李軒就已經是提前放出了風聲來,此戰關乎國朝興廢,如順利攻克梧州,朕不吝厚賞!
升官加爵是肯定的了!
所以在後續的肅清作戰裡,一群將領們是更加賣力了!
由於城內的潰兵眾多,大唐王師雖然控制了各處城門以及城牆,同時也是控制了城內的各個主要重要地點,但是肅清殘兵的工作依舊是比較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