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李軒看到海軍的人拿出來的戰艦設計稿後,表現的有些不滿意,海軍的這些人雖然說是要在戰艦裡部署火炮了,但是明顯是沒有領悟他之前的指示精神!
火炮要多,機動性要高,防禦要強!
然而海軍的這些人搞出來的船隻,頂多算是民用船隻的加強版,船隻太小,並且是過渡的重視搭載人員的數量,因為他們認為海戰之中,雖然火炮也很重要,但是接舷戰更加重要,所以船上一定要配屬大量的人員。
他們也不想想,他們海軍一共也就那麼幾百人而已,搞接舷戰的話他們哪來的這麼多人啊?
再說了,他們大唐王朝和明王朝的戰爭裡,是靠人多才打贏的嗎?
不是,他們是靠著更加先進和數量眾多的火器,並依託這些火器發展出相應的戰術,如此搭配起來後才是多次擊敗明軍的關鍵。
和明軍比人數?大唐王朝配嗎?
所以哪怕是海軍,也必須要火力強悍,以艦炮作為消滅對手的主要手段,機動性要高,打不贏的時候至少要跑得贏。
防禦要強悍,能夠承受以少打多的局面!
而這些看起來一看就知道是小傢伙,並且說什麼這樣的戰艦造價低廉,他們海軍一口氣就能夠造它個幾百艘之類的船隻根本就不符合李軒心目中的戰艦,哪怕只是內河戰艦也不能這麼掉價啊,說出去都丟大唐王朝的臉。
而且這些戰艦為人員居住預留了大部分空間,最後只能裝載少數一兩門小口徑火炮的戰艦,如其說是戰艦呢,還不如說是載入了有限自衛力量的運兵船。
比人家明王朝水師的戰艦還要悲催!
人家明王朝的戰艦好歹也是有著大量火器的,尤其是他們沿海水師的那些大型海船,比如福船什麼的,那可是典型的炮艦!
看到海軍的設計後,李軒在內心裡給海軍的這些人下了一個評價:一群山溝溝裡的土包子!
不過李軒也不能怪海軍這些人,海軍這些人大部分都是陸軍轉行的,根本就沒幾個是什麼專業海軍的軍官,對海戰的理解根本只停留在群毆的基礎上,一群小船衝上去,然後發動接舷戰。
和裝備、戰術都已經走在世界最前列的大唐陸軍比起來,大唐海軍還是過於幼稚了。
李軒覺得有比亞親自插手海軍的發展了,要不然的話,以後大唐王朝的海軍就會變成擁有數以百計甚至幾千艘小木船的海軍陸戰隊。
所以他是毫不猶豫的把這些設計方案都是打上了一個打打的x,然後詳細的提出了自己對於海軍戰艦的詳細要求。
如果不是他不會設計戰艦的話,他都有親自畫個設計圖了,可惜他對戰艦設計一竅不通,對這年頭的造船技術也是一竅不通,所以他只能提要求,怎麼滿足這些要求那就是海軍的事了。
要不然,要他們幹嘛!
為了避免他們在此出現無法領悟的尷尬事,李軒把海軍戰艦的要求寫的非常詳細!
首先他強調,海軍的戰艦必須擁有強大的火力,能夠裝載數量眾多,口徑龐大的重炮,至於具體要多少?口徑要多大?自然是在有多少就裝多少,最好是一艘戰艦的火力就能夠頂得上明軍水師的一整個艦隊的火力。
在保證火力的前提下,儘可能的保持機動力以及防禦效能。
至於接舷戰的能力,可以適當的保留部分人員居住空間,再說了,接舷戰也不一定非得要專業的陸戰隊才能玩的,普通水手以及炮手都是可以的嘛,幹嘛非得留出這麼多船艙空間給陸戰隊啊!
得到了李軒的反饋後,那些土包子們組成的海軍軍官是有些難以理解,一群人是望向了坐在上首的樞密院海軍司司長,大唐王朝海軍的一把手包義奮海軍中校。
包義奮看著眾人的神情,他自己也是頗感無奈啊!
包義奮和在座的大部分海軍軍官們一樣,都是正兒八經的陸軍出身,他當初從武學堂學習之後,先是跑到了第一步兵團裡任職,然後又是一邊在御學堂學習,一邊到作戰司那邊擔任參謀,當時他當的這個參謀主要是負責河運,頂多算是後勤專業,但是絕對和海軍是沾不上邊的。
但是後來大唐王朝要成立大唐海軍的時候,李軒在大唐王朝的人才庫裡,尤其是軍方里扒拉了一遍,愣是一個專業的海軍軍官都是找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