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柏年想過那八千明軍會分成多批前往柳州,這樣的話他就算大軍盡出也不可能攔截多少,也想過明軍會掉頭就跑。
甚至都想過這些明軍會和之前融縣那些明軍一樣主動出擊,要和自己打一場野戰。
但是他卻是沒有想到過,這些明軍竟然會停下來,什麼也不敢,就地駐紮。
當他聽到說明軍已經收縮,並且開始修築營地的時候,他都是有些搞不懂了,這些明軍想要幹嘛?
是想要等待援兵嗎?
還是想要以逸待勞?
郝柏年有些搞不懂明軍為何會做出這樣的選擇,畢竟他不是明王朝那邊的官員,自然是無法理解祝志海、宋志文、衛嚴他們的難處。
他們當官也不容易啊,上頭有人盯著,一個搞不好就要拿他們的腦袋,而下頭的官員們很多也是陽奉陰違,並沒有多少人會真正用心的去執行他們的命令。
這吩咐下去十件事,有個兩三件能夠得到真正的落實就是很不錯看!
所以郝柏年他不理解這些明軍會做出明顯不符合軍事策略的選項。
在看他來,如果打不過的話,要麼分兵前進,要麼是戰略撤退,不管怎麼做都比留下來等死要強得多。
不過他又不是明軍將領,他不喜歡考慮其他諸多明軍將領需要考慮的東西,不比如說不戰而退,這會不會被上頭一怒之下就砍了頭。
畢竟現在雙方還沒有開始打呢,而且衛嚴他們也不知道到底來的是多少偽唐賊軍,還是留在原地,以不變應萬變為好。
畢竟他們有八千大軍,主要不傻乎乎出去列陣迎戰,料想也不會出現多大問題。
待在原地的話,有營寨防護,而且以逸待勞,再加上江邊還有大量船隻隨時可供他們從水路上撤退!
這麼一想的話,那麼你就會理解衛嚴為什麼要這麼做了,這是一個綜合考慮下的無奈選擇。
如果有的選,衛嚴肯定會選第一時間跑路了,但是他能嗎?
不能!
於是乎,慌慌張張而來,生怕明軍跑了的大唐陸軍撲了個空!
為什麼?
因為他們是按照預估明軍的前進路線,然後制定的前進路線,本來應該是在距離柳州大約十多里外的地方攔住他們的。
但是明軍都不過來了,他們自然也就不可能攔截得到明軍,這撲了個空也就成為了自然。
既然明軍不來,那麼郝柏年自然是要帶著大軍去找他們的!
他的目的始終都非常的明確並且而簡單,那就是以柳州為中心,聚集並殲滅廣西方面的大部分明軍。
現在的這八千明軍,只是這個一連串計劃的開端而已!
他不可能讓這八千明軍盤古在象州,因為這樣後續增援而來的明軍就會持續加入他們,這樣一來,他們的數量也就越來越多了,到時候敵軍的數量過多,打起來也是不好打的。
更不要提,柳州城裡還有著上萬明軍呢,雖然現在他們不出來,但是誰知道他們會不會出現來一個前後夾擊。
郝柏年率領大軍南下,這速度說不上多快,但是也算不上慢,因為這支部隊本來就是要遠端奔襲的,因此從黎平府出發的時候,南下部隊就是彙集大唐陸軍裡的大部分牲口。
南下部隊所屬的第二炮兵營、第二輜重團,擁有的馬匹,騾子、驢等牲畜的數量比第一炮兵營、第一輜重團加起來還要多。
此外進入廣西后,南下支隊自然也不是光顧著打仗消耗,還是會想盡一切辦法補充甚至壯大自己的實力的。
比如說在懷遠縣以及融縣裡俘虜的明軍士兵,經過簡單的整編後基本上被就地補充進入了第三守備旅,用以補充第三守備旅進入廣西后比較大大的兵力損失。
然後繳獲以及徵召的馬匹、驢子等牲口也是就地補充給部隊,尤其是供應第二炮兵營以及第二輜重營使用。
有了大批牲口後,南下支隊的機動能力在徒步時代而言還算是比較不錯的,一天走個二三十里一點問題都沒有,如果是趕時間的強行軍的話,一天勉勉強強也能夠走個五十里路。
南下大軍說趕時間也趕時間,說不趕也不趕,因為明軍的其他幾支部隊也在逐步想著象州、柳州方向推進,但是他們來的速度比較緩慢,等他們抵達後怕是要小半個月了。
也就是說,留給郝柏年的時間少說也有十天左右。
十天,不多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