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大規模的戰役,火炮所能夠發揮的作用也就越大!
在這種預計會有數萬人參戰的大規模戰役裡,每一門火炮所能夠發揮出來的威力,都是巨大的!
不過為了儘快的增援第二旅以及第七步兵團,李軒也已經下令,讓郝柏年先帶著第一旅輕裝行軍,第一旅只攜帶和作戰有關的物資,然後以最快的速度趕往黎平府城。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第一旅這個大唐新軍的絕對主力部隊,將會在兩個時辰後跨越足足十五里的距離,也就是傍晚大約五點鐘趕到黎平府城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部隊的正常行軍速度,和輕裝行軍速度,自然是不一樣的,甚至可以說是天差地別的。
大規模部隊的長距離日常行軍,平均下來一天大概只能走十五公里到二十五公里左右,嗯,這是建立在部隊有完善的運輸工具,同時部隊的紀律、組織也非常嚴明,士兵的體能也是比較高的情況下。
美利堅南北內戰期間,他們的軍隊算是標準的近代軍隊了,長距離行軍的情況下,每天的行軍距離也就保持在二十公里左右,緊急情況下才會達到三十公里。
如今大唐新軍的整體素質,自然是和十九世紀的標準近代軍隊相提並論的,加上黎平府多山地,多丘陵,這趕路也是更加困難。
這一天能夠走上十公里已經是屬於相當不錯的成績了。
而現在第一旅進行輕裝急行軍的話,這個速度還能夠再提高一倍甚至兩倍,花兩個時辰的時間趕十五里路,這想要做的話也是能夠做得到的。
只不過對士兵的體能消耗,對部隊的組織要求比較高。
整個大唐新軍裡,也只有第一旅能夠做到的,其他的部隊或多或少都有所欠缺,而這些部隊將會由李軒繼續親自率領趕路,有望在今天晚上趕到黎平府。
“愛卿此去,務必要把明軍主力攔在城外,不能讓他們進城!”
“不過也要注意作戰方式,避免無所謂的傷亡,真正的決戰不是今天,而是明天!”
郝柏年率軍離去之前,李軒如此親自囑咐他!
第一旅既要完成任務,同時也是需要控制住傷亡!
如果說第一旅在急行軍一天趕到黎平府城後,立即就會明軍主力發動大規模的戰略性進攻,到時候很有可能因為士兵體能的匱乏從而導致意外的出現。
而且在沒有炮兵以及其他友軍部隊的支援情況下,第一旅就算是能打,但是也是有可能出現意外的。
為了保險起見,李軒只是希望第一旅能夠擋住明軍進城,至於決戰,還是等全軍彙集之後再打。
且不說後方的李軒以及郝柏年他們正在率軍火速前來,且說方希同這邊!
此時的他身穿著大唐新軍裡的將官軍服,披著一件黑色的披風,手中還帶著黑色的皮手套。
這大唐新軍的軍官們帶皮手套,這還是李軒所帶起的傳統,當初李軒是為了保暖自己戴,然後一些將領也是有樣學樣戴了起來,不過這個時候,在大唐新軍裡中高階軍官們帶手套,其目的已經是從保暖變成了純裝飾了。
而普通士兵們是不會戴手套的,因為手套這玩意需要成本,而且還會影響手持武器的手感,大唐新軍可不會沒事找事給成千上萬計程車兵批次裝備手套。
恩,明軍乃至歷代王朝的軍隊,都是沒有戴手套作戰的傳統,這一點,和西方古代軍隊不太一樣。
騎在馬背上的方希同幾乎可以一眼就看全眼前的這片戰場!
大量的明軍正在朝著城門趕去,另外還有一股明軍在後方,和第三步兵團的主力對峙,另有一股數千人的明軍明顯經歷過一場戰敗,隊形鬆散,而他們的前方,則是第三步兵團的預備營!
看到這一幕,方希同微微點頭道了一聲:“好!”
宋天彪的第三步兵團沒有辜負他的期望,以僅僅兩千多人的兵力,就牽制住了明軍主力三萬餘人。
而且看樣子還打了一個小勝仗!
“傳令,以第七步兵團為先導,第十步兵營掠陣,向正前方齊步前進,第四營炮隊也跟上!”
雖然說第七步兵團並不歸屬他的第二旅指揮,但是按照大唐新軍的軍事條例,戰場上最高軍銜者,自行擁有最高的戰略指揮權!
所以從理論上來說,他是擁有對第七步兵團的臨時指揮權的!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