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所以他們的隊形也不太一樣,基本上是三個隊的長矛兵以密集的隊形站在前方,一共有六列!
不過在三個隊並不是相互連線在一起的,而是留有一定的空襲,而這兩個空襲,則是站著大約一百名的弓箭手,弓箭手的後方,則是大約百名刀盾兵!
這百名刀盾兵裡,有半數刀盾兵是身披重甲的重甲刀盾兵!
三個隊的長矛隊裡,其第一排的長矛兵也是身披重甲!
一個預備營,和正規步兵營一樣,擁有五個隊,其中三個隊為長矛隊,一個為弓箭隊,一個為刀盾兵隊。
如此形成了一個目前階段大唐新軍所能夠武裝起來最好的預備營部隊了!
而這些預備營雖然剛成立,但是就擁有了如此完整的裝備,尤其是弓箭和盔甲這東西,那是因為這些裝備基本都是繳獲自明軍的。
銅鼓衛戰役戰場裡,大唐新軍可是繳獲了數百具盔甲、盾牌呢,弓箭、腰刀、長矛等等冷兵器更是多的很。
所以說,目前的大唐新軍其實並不是很缺各類冷兵器。
而幾個主力營裡先配屬的五個預備營,他們所需的盔甲、弓箭等武器更是優先供給,預備營挑選了武器後,才是輪到明軍俘虜組成的守備營呢。
第三團預備營以緊密的隊形迎戰,而預備營的那個同樣是讀書人出身,但是屢屢不中,最後憤而投賊的少校營長,此時看著對面明軍亂哄哄的隊形,面無表情的連終於是露出了一絲笑容。
這是冷笑!
這個少校營長之前也是主力營部隊的,擔任過長矛隊的隊長,此人看起來斯斯文文的,但卻是一個數次率領本隊長矛兵發起肉搏衝鋒,甚至親自騎在馬背上用指揮刀揮砍敵軍士兵的軍官。
眼看明軍來的差不多了,他也是終於下達了第一個命令:“全營預備!”
雖然說預備營上下早已經是列陣做了最完全的準備,但是他還是按照大唐新軍軍官們的傳統們,來了一句預備。
此時,明軍已經是開始了奔跑了,而這些明軍一奔跑起來,原先還勉強有一點點的隊形就是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此時如果從天上俯視的話,就會發現這五千人如同一群羊一樣,在漫山遍野的跑動著,自由而奔放。
而這群羊的正前方,是一個密集無比,表面堅固的如同石頭一般的第三團預備營!
預備營裡,弓箭手隊的隊長,手中高舉著自己的指揮刀,同時大喊著:“弓箭手聽令!”
“拋射準備!”
“預備,放!”
隨著命令的下達,百名弓箭手瞬間就是各自鬆開弓弦,然後百支弓箭就是以四十五度飛向了天空,然後劃過天際,在天空之中形成了一波箭雨,飛到明軍頭上然後落下!
隨著第一輪的齊射之後,弓箭手隊的指揮官並沒有統一下令放箭,而是果斷道:“自由射擊!”
這個時候,弓箭手們開始按照自己的節奏放箭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弓箭手的開火其實並不需要瞄準,他們只需要大概的朝著前方的射箭就行了。
精度從來都不是弓箭手的追求,體力和耐力才是他們的追求!
所以你會看到古代軍隊對弓箭手的命中精度要求是比較低的,從來不會要求弓箭手在數十米外還能夠精確的命中靶心。
只要在十米內命中靶心,二三十米內命中一人大小的靶子非靶心)那麼就算是一個合格了。
但是真正優秀的弓箭手,卻是對體力以及耐力要求極大,要求短時間內能夠爆發出極限力量來連續彎弓射箭。
臨敵三發,這個詞彙其實本身就對弓箭手提出了極大的要求,因為這代表著需要短時間內連續拉弓射箭。
而臨敵三發之後,弓箭手往往會臨時退卻到己方長矛手、刀盾手的後方繼續進行自由拋射,而這就對體力和耐力的要求更高了。
弓箭手們現在要做的工作就是在明軍衝到三十米之前儘快的射出更多的箭!
就當預備營的弓箭手放箭的時候,明軍裡的部分弓箭手也是停止衝鋒的步伐,然後在原地立定後彎弓射箭!
明軍的弓箭手彎弓射箭後,不可避免的預備營這邊也是開始出現了傷亡!
但是面對己方的傷亡,預備營的少校營長卻是依舊面無表情聽著身邊傳令兵說著來自宋天彪的命令!
聽罷後,他一邊回頭看著前方正在朝著己方發起衝鋒的明軍,一邊道:“回覆:我預備營穩如泰山,團長請勿擔憂!”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