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騎兵撤退了,大唐新軍的步兵們也是無動於衷,坐視明軍騎兵的撤退,他們這些步兵能夠防禦住明軍騎兵的衝擊就已經是相當不錯了,即便如此,實際上也是死傷慘重。
首當其衝的第一步兵營,死傷不下五六十人人,而這個數字對於一個只有五百多人的步兵營而言,實際上已經是相當重大的傷亡數字了。
如果加上其他三個步兵方陣,那麼在剛剛承受明軍騎兵衝鋒的短暫幾分鐘裡,大唐新軍的四個步兵方陣,加起來的傷亡幾乎是超過兩百人。
然而即便是如此慘重的傷亡,但是依舊算得上是戰功顯赫,要知道他們可是步兵啊,對抗一千五百人的明軍騎兵衝鋒,只死傷了兩百人就擊退了敵軍騎兵的進攻,而且還造成了不下兩百明軍騎兵的死傷。
這等戰績,完全稱得上是大勝了!
但是這只是對於第一步兵以及輜重團那邊的軍官和普通士兵而言,但是對於李軒而言,這依舊是還不夠!
因為明軍的騎兵仍在,依舊還是能夠給己方造成嚴重的威脅!
死傷了兩百人的明軍騎兵還是一千三百騎呢,在戰場上依舊能夠給己方造成極大的威脅!
如今明軍騎兵潰退了,李軒卻是不願意就這麼放明軍的騎兵安穩的逃回去,他想要擴大戰果,不說徹底擊潰明軍的騎兵部隊,至少也要狠狠的咬下一口來,這樣才能夠有效的減輕後續作戰的壓力。
當即他就是傳令道:“傳令騎兵出擊,追殺潰逃之敵騎!”
李軒身後的旗語傳令兵當即就是揮動了手中的旗幟,數百米外的大唐新軍騎兵所在的方向裡,騎兵營以及親衛營騎兵隊所在的地方里,曹明達也是看到了數百米外小山坡上的傳令兵晃動了旗幟,身為一個軍官,那麼是他沒有什麼文化,但是基本的旗語還是需要掌握的。
此時,專門觀看戰場各部旗語的旗語傳令兵也是大聲道:“報告營長,陛下有旨:傳令騎兵出擊,追殺潰逃之敵騎!”。
傳令兵在轉述命令的時候,是一個字都不敢落下或者增加的,而是把李軒的話完全轉述了過來。
曹明達當即點頭道:“回覆:臣遵旨!”
不管身後的旗語傳令兵開始揮動旗幟回覆,他已經是翻身上馬,然後大喝:“全體都有:上馬!”
因為大唐新軍戰馬緊缺,不可能給騎兵們配屬一起雙馬,甚至三馬的配置,的都是單騎單馬。
因此為了減輕戰馬的負擔,實際上騎兵們是不會長時間乘騎戰馬的,行軍的時候都是牽著馬匹走路,甚至有的騎兵甚至連盔甲和武器都捨不得讓自己的戰馬揹負,而是自己揹著。
而到了臨戰階段,更是會提前給戰馬喂精料,然後儘可能的不讓戰馬進行高強度運動,更別說是騎著馬之類的了。
而這一切,都是為了最大程度的儲存戰馬的體能,以便在戰鬥的是讓馬匹發揮出來最大的戰鬥力!
所以同樣都是乘騎馬匹作戰,但是普通軍官們乘騎馬匹的話就沒這麼多的顧忌,甚至平時行軍都會乘騎馬匹,因為普通的軍官們是不需要乘騎著戰馬進行衝鋒的,戰馬對於他們而言只是一個代步工具而已。
然而專職騎兵們,他們是需要乘騎戰馬發起衝鋒的,戰馬的體能比他們自己的體能更加的重要!
所以哪怕是前線已經打了起來,騎兵營和親衛營騎兵隊的騎兵們,實際上還是牽著馬緩慢進入戰場,然後就這麼站著等待李軒的命令。
當李軒的命令下達後,他們終於是在這場大規模戰役第一次騎上了馬背!
曹明達自己翻身上馬後,他身後的騎兵也是齊刷刷的翻身上馬!
“拔刀!”曹明達單手抓著韁繩,單手按在了自己的馬刀上,然後抽刀而出,而他身後的其他,大多也都是統一的這個戰術動作。
頓時,這片騎兵佇列裡就是出現了一片明晃晃的馬刀,這些騎兵所用的馬刀和明軍的騎兵有些不同,也和步兵們用的腰刀或者是軍官們的指揮刀不同。
他們用的馬刀,是李軒根據印象裡後世的馬刀定下來的,刀身是保持了整體的一個弧度,同時有一個護手,刀柄尾端是帶有弧度的,然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寬背薄刃,刀身比普通腰刀其實要沉重。
如果是遠遠的看,很容易和倭刀、腰刀混淆,但實際上這是完全不同的刀種!
而這種刀,是典型用來馬上砍劈的刀具,近代騎兵的標配,甚至到了二十一世紀,騎兵們用的馬刀也還是這種樣式的馬刀,頂多就是細節上的略微不同而已。
騎兵們把馬刀拔出來後,並沒有哇哇叫著揮舞著馬刀,而是把馬刀扛在肩膀上,就和火槍兵們衝鋒之前,不是平端著火槍,而是用手託著火槍的尾部,把槍身放在肩膀上,通俗的說就是扛著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