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可能會有意外?
怎麼可能讓巡撫大人露出這樣緊張神情?
祝志海那邊的情況,李軒他們自然是不知道的,如今的大唐新軍各部,已經是開始按照最新的作戰計劃進行戰前的準備了。
第一步兵團和第二步兵團更是直接離開了黎平府城,把偌大的一個黎平府城扔給了孫亞偉他們這些文官,城內的治安甚至是防守任務,都只能交給剛籌建沒多少天,人數只有三百多人的捕盜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孫亞偉身為大唐王朝裡第一個知府,在大唐王朝裡的地位可以說是和內閣高官不相上下的,所以他也是第一時間就知道了軍方戰略的轉變,更加知道陛下已經親自率軍親征了。
屆時大唐新軍的主力將會盡數北上,至少在這未來半個月內,黎平府的西部乃至黎平府城自身,都是別指望能夠得到大唐新軍正規軍部隊的支援了。
黎平府西部乃至黎平府城,都已經是被軍方暫時放棄了!
這個時間段裡,如果說明軍從黎平府的西部殺了過來,甚至一路殺到黎平府城的話,那麼這黎平府城是沒有絲毫的抵抗能力的。
基於這一點,李軒已經是提前給孫亞偉下發了旨意,要求孫亞偉執行轉移計劃,把城內的人口乃至所有戰略物資全部撤走,轉移到黎平府東部乃至到興泉府去。
所以等大軍一走呢,孫亞偉就是迫不及待的開始轉移計劃了!
首先是大唐王朝最看重的各種工匠,一個都不能剩下,甭管願不願意,全部打包帶走。
然後是各種物資,不管是糧食布匹還是金銀銅鐵,能夠帶走的全部帶走。
而對於城內差不多兩萬多的人口,青壯也是通通打包帶走,老幼婦孺可以留下!
總之,孫亞偉的策略是,黎平府城可以給明軍,那些不願意走的人,尤其是士紳大戶們也可以留下,老弱婦孺們也可以留下,但是各種戰略物資,尤其是關係民生的糧食布匹以及金銀細軟,銅鐵戰略物資等,都必須通通帶走。
而青壯人口,也是一項戰略物資,他們可以做工,成為兵員,所以也是不能留下的,必須帶走,免的被明軍利用上。
明軍打仗,總是喜歡臨時徵召大量的青壯,這一點大唐新軍上下可是知道,這要是在城內留下了幾千個青壯,等明軍來了,這些青壯就會被明軍強行徵召進去,這樣還不如自己現在徵召了帶走呢。
一時間,黎平府城裡是全城都是沸騰了起來,不少人是願意跟著大唐新軍一起撤離的,而他們就是帶著自己的家當細軟,然後匯入人群從城門而出,然後朝著東部前進。
這個過程裡,自然是少不了哭喊聲以及慘叫聲!
黎平府城的街道上,再一次被鮮血所浸染,這些鮮血,都是因為徵召各種戰略物資以及徵召青壯的過程中,所爆發的衝突所導致。
當然了,如果公開對外的佈告裡是肯定不會這麼說的,孫亞偉很不要臉的貼出了這麼一張佈告:百姓喜迎轉進!
佈告上寫的和諸多公文一樣晦澀難懂,繞來繞去讓人看不懂,但是如果翻譯並解釋一番的話,大體上可以這麼看:城內百姓高度擁護大唐王朝,踴躍追隨大唐王朝的偉大中興事業。士紳大戶們紛紛主動捐獻自己的家產,有為青年紛紛參軍,這個過程裡,部分熱血青年因為自身條件不足募兵條件,甚至不惜自殘也要求參軍。
壯哉!我大唐王朝!
吾皇萬歲!
緊急撤離行動,一共持續了三天,三天後,城內原有的兩萬多人口被強制遷走了八千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年輕男女,老弱也有,但是都是有技術在身的工匠以及他們的家人。
士紳大戶們也有少部分是加入了遷移的行列當中,這些遷移計程車紳大戶,他們都是有子弟或者乾脆家主就是在大唐王朝裡為官的,甭管是被逼的還是自願去當大唐王朝的官的,但是等明軍一過來,他們都得死,所以也是麻溜的跟著大軍一起撤離了。
更多計程車紳大戶們,自然是不會跟著撤離的,哪怕是大唐新軍把他們的金銀細軟都給搶走了,但是這些士紳大戶們的底蘊自然不是這些金銀,他們的產業多的很,一時被搶走一些現銀也算不得什麼。
所以大部分計程車紳大戶們都是留了下來,然後做起了喜迎王師的美夢。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