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為此,工部是把製造火槍的全部工序流程都是分拆,然後制定了標準引數,讓每一個人都是專門做其中的一道工序。
一把火槍從原材料,再到出廠,先後需要經過至少上百個工人的手,不再是和以往一樣,由那些工匠們親力親為,從頭到尾都是一個工匠帶著幾個徒弟負責到底。
如今在興泉府這邊建立的火槍作坊,已經是率先採用了這種流水線式的生產模式,整個作坊數百人在不同的分工裡做自己最擅長的事,而什麼是擅長?
以往一個技術嫻熟的工匠可能需要一個月才能夠打造一支火槍,如此也就代表著同樣的一道工序,他們每個月才會只做一遍,但是現在,這個工匠可能每天都要重複做同一道工序,日積夜累下來,在針對這一段工序的技術上,遠遠要比以往的那些工匠們更好。
同樣的,這樣的大規模流水線式生產,還極大的提高了良品率,降低了成本,同時也不再大量需要那些技術嫻熟的工匠了,這些技術嫻熟的工匠們可以擔任一些小組的組長,負責技術上的調整和改進,但是具體打造火槍的人,已經是變成了普通工人了。
這種生產模式,實際上和後期十九世紀的生產模式差不多了,當然了,和後世二十世紀的那種全社會都參與進來的廣泛流水線式生產模式,還是有極大的不同,只能算是最初步,最基礎的狹義流水線式生產模式而已,直接說是流水線式生產是不準確的,應該說是‘物件專業化’和‘零部件標準化’的相互結合。
而這兩種生產模式,結合起來並廣泛應用是在十九世紀初期開始,併到二十世紀發展為福特模式的廣泛流水性生產。
大唐的作坊搞起了零部件標準化、物件專業化,這誇張一點的說,實際上已經算是進入了近代工業的範疇了。
所以李軒如果不要臉一點的話,完全可以說大唐王朝已經是一個近代工業國家了,而且還是當代最先進的工業國,工業化生產的模式足以吊打明王朝以及歐洲的諸多亂七八糟的國家。
大唐王朝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強工業國,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
唯一比較麻煩的是,這樣的生產模式幾乎就是把工當成機器人用,而且重複單調並且勞動強度相當大,很容易造成工人們的身體上以及心理上的疲憊。
因為一個工人,要在流水線上不斷的重複單調的工作,每一天都要持續十多個小時,為了加大產量,工人們的休息時間被極度壓縮,自從興泉府城裡的火槍作坊採用流水性生產後,已經是活生生累倒了好幾個工人了,並且因為過度疲憊出現意外,從而導致意外發生,人員傷亡的事故也有不少。
但是對此,工部的那些官員們自然是視而不見的,只要能夠大幅度提高產量,達到陛下的要求,從而保住自己的官帽子乃至更升一級,他們才不在乎那些工人們的死活呢。
而負責興泉府城火槍作坊的官員因為產量大幅度提升,從而升官了後,工部下屬的其他作坊也是不約而同的陸續採用了流水線式的生產模式,各種軍械產品的產量也是短時間內出現了大幅的增長。
為此李軒自然是不會吝惜自己的嘉獎,近期總是會聽聞工部那邊的官員升官的訊息,讓內閣其他部門的官員們聽到了都羨慕不已。
提升軍械的產量,工部那邊的官員已經把這個當成了升官的主要政績來抓,對此李軒也是沒有太過擔心,唯獨新式軍械的開發,這是依舊需要李軒親自看著的。
畢竟沒有他自己親自看著的時候,誰知道工部的那些人會搞出來什麼稀奇古怪的軍械來,比如說前些時候就有人異想天開,說是要造一種可以同時密集發射數十發的火槍。
這聽上去還以為是連發步槍呢,但實際上工部的工匠們是把好幾十根槍管綁在了一起,然後裝填後一次性點火發射出去。
那威力的確是挺猛的,猛到連續密集的後坐力,直接把這固定數十根槍管的鐵架都給震散了,因為是數十根槍管內的子彈射擊也不是同一時間內射擊,槍架散架後,後續射擊的子彈,當場就把參與實驗的一個工匠打成了馬蜂窩,另外還有三人。
聽聞這事後,李軒是有點無可奈何,一方面他是埋怨這些人亂搞,這下好了吧,浪費了大量資源不說,而且還弄出事故死了人。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卻是又有些慶幸,因為這些工部的工匠們並沒有故步自封,而是在積極的探討新式技術以及武器。
所以李軒自己也是有些無奈,這懲罰自然是不能懲罰的,還得妥善處理後事,給予死亡的工匠家屬豐厚的撫卹。
但是另外一方面,他也是加強了需要花費眾多資源的新武器研發專案的掌控,凡是需要花費大量資源的重大專案的研發計劃,都必須得到他的批准。
而一千三百斤火炮專案,就是這樣的一種,這個專案,李軒全程都是盯著呢,這樣炮剛製造出來,準備進行實彈測試的時候,李軒就是親自跑到了工部興泉府火炮作坊那邊觀看試射了。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