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但是雖然沒有預料到,但是如今明軍既然撤退了,把瀾江渡口拱手相讓,他自然是不會客氣。
先把瀾江渡口拿下來再說。
再說了,敵軍既然撤退了,那麼自己就有責任和義務,把明軍的撤退變成一場潰敗!
所以他沒有絲毫的猶豫傳令:“傳令前線各部立即追擊殘敵,務必纏住他們!”
這些明軍撤退了,他們往哪裡撤退?
絕對會是興泉府城,而李軒可不能讓這些人順利的逃回興泉府城,要不然的話會給後續大唐新軍攻打興泉府城造成大麻煩的。
就在宋志文帶著人逃跑的時候,郝柏年也是從偵騎口中得知了瀾江渡口的明軍已經撤退,開始朝著興泉府城逃跑的訊息!
得知這個訊息後,郝柏年立即就是拿出了地圖仔細觀看,雖然這地圖很抽象,但是大概的地形和路線還是能夠看的出來的。
心中默算了一番明軍撤退的速度和距離後,他把視線放在了地圖上的興泉府城所在,然後指著地圖上的興泉府標誌道:“傳令,全軍輕裝急行軍,我們去興泉府城!”
雖然一開始的計劃是去瀾江渡口,但那是建立在明軍沒有撤退的情況下,如果明軍主動撤退了,那麼自然是會改變計劃。
他的任務並不是說去那裡,去瀾江渡口和去興泉府都沒有什麼關係,重要的是得把明軍攔在興泉府城外。
不能讓明軍逃進城去!
為了加快行軍速度,郝柏年再一次拋下了大量輜重,甚至連大量糧草都是沒有帶上,士兵們只攜帶隨身武器和五天所需的乾糧,其他的一律拋棄。
然後開始連續快速行軍,他們距離興泉府城大約六十里路,這六十里路如果是大軍正常行軍的話,需要走兩天甚至三天。
但是在這種輕裝急行軍的狀態下,一天趕到也是有可能的。
明軍從那邊往興泉府城撤退,大概也是六十里路,也就是說雙方的路程是差不多的,誰走的快,誰就能夠先到興泉府城。
郝柏年為了趕在明軍之前抵達興泉府城,率領了一千三百餘人輕裝急行軍,同時偵騎也是不斷的偵查著明軍的動向,並和明軍的偵騎爆發了好幾次的小規模交戰。
就當郝柏年朝著興泉府城急行軍的時候,瀾江渡口這邊,李軒親自指揮的中軍主力也是徹底攻佔了瀾江渡口。
等前線部隊肅清了一些殘敵後,李軒也是率領著曾子文直接乘坐船隻開始渡江,和他們一起渡江的還有炮兵隊的火炮以及大量的輜重。
彈藥,備用的火槍以及弓箭、長矛等大量的武器,還有非常重要的大批軍糧,這些都是需要一一的渡江。
用以隨時滿足前線作戰部隊的所需!
當李軒乘坐船隻抵達了瀾江東岸的時候,踩著瀾江東岸的土地,他露出了淡淡的笑容,朝著東方興泉府的方向一邊遠眺一邊輕道:“眾位愛卿,這瀾江東岸的景色多美啊!”
眾人隨著李軒的目光向東方看去,只見一片極其普通的小山頭和原野,和瀾江西岸那邊差不多,有個毛的美景可言啊,
有幾個人心裡頭都嘀咕著,要說景色,我們的老巢大山裡更美,險峰深澗多了去!
不過也有人聽出來了李軒話裡透著的其他意思,馬屁精王文華當即就是上前了兩步,到了李軒身邊後深吸了口氣,就要發表一番長篇大論,大談特談瀾江西岸多麼美好,我大唐多麼牛逼,陛下多麼聖明。
然而他剛準備開口呢,就聽得兵部左侍郎馬維道:“陛下所言極是,興泉府被瀾江一分為二,瀾江西岸為正泰,雖有百里之廣,然土地貧瘠,民多有困苦。
瀾江東岸則是白林縣和連和縣,這兩縣雖然地方不大,兩縣之和尚不足正泰一縣,然其境內地形平坦,土地肥沃,育民多達二十萬,白林縣尚是興泉府府治之地,商家眾多,這東岸百里之地,兵糧餉盡有之。
如今我軍度過了瀾江天塹,這兩縣之地以及興泉府城就是我大唐囊中之物,得之可為王霸基業!
如此瀾江東岸,自是美極!”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