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木筏逃過去江的偽明賊軍不會超過五百人,其他的人不是被我們擊斃就是在失蹤在瀾江之中!”
失蹤,這實際上就是淹死的代名詞了,這裡的明軍包括明軍渡江的時候被大唐新軍所殺傷的一部分人,此外還有在最後的反攻後,一些慌不擇路的明軍很多選擇了跳下河水試圖遊過江去,但是水性好到能夠有過幾百米江面的人絕對是少數,大部分實際上都被河水沖走了。
他們的下場如何基本已經可以判定,那就是被淹死。
瀾江可不是什麼溫順的河流,哪怕渡口的這段江面畢竟平靜,但這也是相對而言的,而且這段平緩的江面並沒有太長,如果被河水衝到了下游,那就更難活命了。
這些跳下河的明軍到底有多少,又有多少人游到對岸,這對於大唐新軍來說已經是個未知數了,甚至乘坐木筏逃走的明軍具體有多少,實際上大唐新軍也無法判斷。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因為之前反攻的時間混亂而緊張,那裡還有心情去關注那些逃走的明軍啊,他們關注的是那些無法逃走的明軍,試圖讓他們投降或者擊斃他們。
詳細的戰果足足等到午後時分才是統計了出來,他們這一次抓獲的俘虜超過了之前的預料。
他們抓獲的明軍俘虜達到了一千六百人,這些人還只是在陣前主動投降的人,並不包括那些因為受傷無法逃走,最後被俘虜的三百多明軍。
不過這些受傷的明軍雖然當了俘虜,但是很多都是名副其實的重傷員,不是被鉛彈打中就是被散彈、手榴彈擊中,他們的傷亡大多都非常嚴重,因此這三百多人最後能夠活下來的人絕對不會超過三分之一,而且這三百人裡有一半都不太可能挺過今天晚上。
而大唐新軍也沒辦法救治他們,大唐王朝是有了殺人利器,但是他們卻沒有相對於的救人辦法,別說是明軍士兵了,即便是大唐新軍自己的重傷員們,大唐新軍也是隻能眼睜睜看著他們在痛苦中死去,根本就無能為力。
這些註定救不活的重傷員躺在原地,未來他們將會在痛苦和哀嚎中死去,他們有的會掙扎一兩個小時,有個興許能掙扎三五個小時,但是他們大多都活不過今晚,而且在臨死前要承受無比的痛苦。
至於那些輕傷員們倒是會得到比較好的待遇,醫藥是別指望了,大唐新軍自己都沒有多少醫藥,自己計程車兵都不夠用,但是准許這些明軍輕傷士兵自行救治啊,簡單的清理傷口包紮後,如果沒有感染的話,傷口就能逐漸恢復,至於傷口感染了,那麼就不好意思了,在四肢的傷口基本就得截肢,至於軀幹的傷口感染了,除了等死什麼也幹不了。
不管是完好無缺的明軍士兵,還是說受了輕傷,重傷的明軍士兵,這些人加起來差不多兩千人,至於這兩千人中最後能夠活下來的的俘虜,估計會有一千八百人左右。
換句話說,大唐新軍未來將會得到人數遠遠超過自身的一千八百名俘虜!
除了這兩千人外,大唐新軍在河灘上清理出來了大約兩百具當場就戰死的明軍的屍體,為了防止瘟疫的發生,他們當天下午就讓那些明軍俘虜們挖坑,把這些戰死的明軍屍體埋起來。
至於來襲的三千明軍裡剩下的八百人,坐上木筏逃回去的應該有五六百人,剩下的三百人則是下落不明,要麼是被淹死了,要麼是渡江過程中死了後被扔進水裡,也有可能直接游水活著抵達了對岸。
具體情況就不是大唐新軍這邊所能夠了解的了。
逃過對岸的明軍並沒有走,而是繼續留在河對岸,並且被軍官們的催促下開始修築防禦用的營寨,顯然逃過去的這些明軍害怕大唐新軍渡江反攻,那樣的話,興泉府百分百是要保不住的。
打了一場敗仗,丟了兩千多號人,這頂多算是戰術上的失敗,但是如果被偽唐賊軍渡過瀾江,最後攻佔了興泉府城,那麼代表的可就是局勢的徹底糜爛,不管是這些領軍將領還是宋志文,通通都得被朝廷砍頭。
不過明軍的擔心顯然是多餘的,李軒可沒打算渡江繼續攻打興泉府,別說興泉府了,他甚至連正泰縣都還留著呢。
不過是一個城池而已,他打下來除了引起明廷震動外,還有什麼用?毛用都沒有!
這一次瀾江戰役的最大目的就是阻府城明軍於瀾江,爭取更多的時間來掌控正泰縣內的廣闊鄉野以及近十萬民眾。
有了充足的時間,李軒就能夠以正泰縣的人口基數擴軍練兵,最後組建一支人數更龐大的軍隊。
到了那個時候,才是考慮繼續對外擴張的時候,至於現在,還太早。
當天晚上,李軒按照慣例召開了戰後的軍事會議,主要討論的內容自然是今天這一戰的得失,而今晚的討論,卻是和往常有些不太一樣。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