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明軍已經差不多靠岸了,李軒是對著傳令兵道:“傳令,實施甲三方案!”
傳令兵聽到後,立即舞動了手中的旗幟,他揮舞旗幟自然不是為了好看,而是為了傳遞旗語。
在這個沒有無線電通訊的時代了,要實現戰場上的指揮,最高效,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透過旗語來指揮。
李軒所在的山頭位置,自然是正常戰鬥裡大唐新軍的軍官們最關注的地方,甚至前線的軍官身邊的傳令兵,在正常戰鬥裡從頭到尾都會始終關注李軒這邊,以便第一時間接受到來自李軒的命令。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黃學仁身邊的傳令兵看到了山頭上李軒身邊傳令兵的旗語後,立即對身邊的黃學仁道:“大人,陛下傳令,實施甲三方案!”
黃學仁聽罷後點了點頭,喃喃道:“也是到了時候了!”
當即他就是大聲道:“火槍隊持續保持火力壓制,長矛手準備接戰”
隨即他又是對著身邊的另外幾十個身強力壯的長矛手道:“投彈準備!”
這身邊的幾十個身強力壯的長矛手,乃是嫡屬於第三長矛隊,然而他們身邊除了一根長矛外,身前還有好幾個大鐵疙瘩!
這鐵疙瘩看起來跟炮彈一樣,不過沒有這麼大,這些炮彈還有一根引火繩!
這就是大唐新軍裡最先出現的利器:手榴彈!
李軒上半年的時候吩咐讓那些工匠們做的,這東西做起來沒什麼難度,但是大唐新軍裡卻是一直都沒有批次裝備,為什麼?因為大唐新軍裡火藥很缺乏,火槍隊和火炮都缺乏足夠的火藥,騰不出來多少火藥做這手榴彈了。
不過為了應對明軍渡江,李軒是臨時讓溪口村那邊的工匠們趕工了一批手榴彈出來,不多,只有百枚而已。
這些手榴彈和後世的手榴彈是兩碼事,這些手榴彈只是一層薄皮鐵罐裡裝滿了火藥以及鐵釘鐵片什麼的,尤其重量比較沉重,因此需要非常強壯計程車兵才能夠扔出去二三十米的距離。
引爆是靠引火繩,也就是說點燃後再扔出去,這要是扔的晚了死的可就是自己了。
這些手榴彈被體能素質比較好的第一步兵營第三長矛隊所裝備,為了讓第三長矛隊湊足足夠身強力壯計程車兵,李軒還特地把從其他幾個長矛隊裡抽調了部分身強力壯的長矛手加入第三長矛隊,進行士兵的替換。
如此才能夠讓第三長矛隊湊出了四十多名能夠投擲手榴彈計程車兵,李軒這麼做,自然是想要把這個第三長矛隊打造成為一個能夠手持長矛進行近戰,同時又能夠投擲炸彈的擲彈兵部隊。
等到後續用火槍徹底全面代替長矛後,這些擲彈兵就會成為一支用火槍,同時也投擲炸彈的專業擲彈兵部隊。
屆時,李軒將會把他們打造為這個時代裡最精銳的步兵!
李軒理想中的擲彈兵應該是身強力壯,紀律嚴密,勇氣過人,敢於犧牲。
因為擲彈兵不僅僅需要和線列步兵們一樣使用火槍作戰,也需要靠近後投擲炸彈。
如果不夠強壯,他們就無法投擲炸彈,所以這個兵種對身高以及體能都有著相當高的要求。
如果他們不夠勇敢,那麼就不敢冒著敵人的火力前進到二三十米的距離投擲炸彈,擲彈兵的最大作用可不是防守,而是進攻,如果敵軍也是擲彈兵的話,那麼雙方就是相互扔炸彈。
線列步兵們頂多就是排隊槍斃,但是擲彈兵卻是排隊扔炸彈,敵人扔過來的炸彈就在自己身邊爆炸的情況下,還需要保持鎮定把炸彈扔出來,這對於士兵的勇氣和犧牲精神以及紀律的要求都是極高的。
如果他們的紀律不夠嚴明,那麼就會出現提前或者晚一些投擲炸彈,前者的話,炸彈會被敵人撿起來扔回來,後者會把自己以及戰友都炸死。如果是在距離過遠的距離投擲炸彈,那就更不用說了,連敵人都炸不到,根本久沒有任何用處。
因此一支精銳的擲彈兵部隊,體能、勇氣、犧牲、紀律這四者都是必須具備的。
這也是為什麼十七十八世紀裡,擲彈兵部隊一直是各國陸軍的精銳部隊,哪怕是擲彈兵部隊後來限於武器革新和戰術變化,已經是在戰場上消失了,但是擲彈兵這個稱呼卻是一直保留了下來,並逐漸成為西方各國陸軍裡精銳步兵的代名詞。
當然了,現在大唐新軍裡的第三長矛隊,還不算什麼擲彈兵,不是因為他們裝備的是長矛,不是因為他們的體能,而是因為他們的勇氣和犧牲乃至紀律都跟不上。
防守作戰的時候,躲在胸牆後扔炸彈,和冒著敵人的火力走到距離敵軍二三十米的距離扔炸彈,那是兩碼事。
不過即便有著諸多的不堪,但是等明軍上岸後,就得承受第三長矛隊手裡的原始手榴彈的洗禮了。
黃學仁一想到等下己方的幾十枚手榴彈扔出去後,可能在明軍的人群裡掀起一團團血肉之花,他就忍不住興奮!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