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三個步兵營,這就是大唐王朝第四次軍事改變的最核心內容了。
只不過計劃聽上去是很好聽的,但實際上要建設三個戰鬥營的難度非常大,為何?
因為李軒沒那麼多裝備啊!
長矛和腰刀是最簡單的,不僅僅打造簡單,更關鍵的是他們從明軍手裡繳獲了相當多的冷兵器,腰刀長矛什麼的足夠大唐新軍武裝上千人了。
盔甲的話雖然不多,但是如今勉勉強強也能夠湊出四十多具全身鐵甲以及近百具從明軍的棉甲改裝而來的棉鐵甲,也能夠裝備所有的刀盾兵以及部分長矛兵了。
弓箭那些繳獲的也不少,可惜大唐新軍找不到那麼多的合格弓箭手,導致很多弓箭只能仍在那裡。
冷兵器的話很好解決,但是真正麻煩的不是這些冷兵器,而是火槍!
目前他的大唐新軍裡大約有百來支火槍,除了火槍手裝備的那些外,他的侍衛隊裡也是裝備了火槍,此外輜重隊那邊還有一些替換備用的火槍,總數大約是一百二十支左右。
但是如今一個步兵營需要的火槍達到了兩百支,換句話說,現在他手頭上的火槍都不夠裝備一個營的,更別說三個營了。
上一次白雲奇回到黃竹山的時候,黃竹山那邊的火槍產量維持在每個月大約三十支的規模,而就這,已經是工部兵器作坊裡上百人沒日沒夜工作的結果了。
白雲奇給他們送回去了幾十個工匠後,估計火槍的產量會有一個比較大的幅度提升,但是再提升估計也就是每個月五六十支的水平。
按照這樣的產量,要造出來足夠三個營使用的火槍,需要一年!
而這個時間是李軒絕對無法忍受的!
黃竹山裡限於人口數量以及地理環境和資源匱乏,根本無法大規模量產火槍,而這個問題在大山外卻是不存在。
大山外的正泰縣,足有人口將近十萬,其中的青壯何其多,工匠肯定也不少!
當初決定擴軍控制正泰鄉野的時候,李軒就已經是派人回黃竹山,讓柳八苟帶部分骨幹工匠出山,在大山外建立多個兵器作坊,力爭最短時間內打造出幾百支火槍來。
不過火槍雖然還沒有,不代表不可以招兵練兵了,反正火槍兵都需要訓練三個月以上才能用,而三個月後這火槍的產量也就上來了,現在嘛,先幾個火槍兵合用一支火槍訓練。
李軒在忙著編制改動,籌建新軍的時候,方東全和黃學仁、王單旭他們也是把目光投向了三個營官的職務。
尤其是在新編制確定下來後,第二天就正式成立,並且一成立就擁有大半戰鬥力的大唐新軍第一步兵營,其營官職務是誰都盯著呢。
但是讓他們覺得意外的是,李軒卻是遲遲都不頒發營官的任命,只是任命了各隊的隊官以及副隊官。
而這些新任命的隊官們,幾乎清一色是從近衛軍出身,並接受過李軒親自教導的少年軍官。
擬定三個營,一共編有十二個火槍、長矛隊,近衛軍出身的少年軍官就是佔據了足足九個隊官,十一個副隊官。
就連輜重營下設的三個隊,其三個隊官也是近衛軍出身的。
可以說,在隊一級的軍官職位,甭管正副,幾乎都被近衛軍出身的軍官扒拉完了。
這個舉措,可是李軒在大唐新軍裡實行軍官職業化,軍官素質化的重要一步,把那些老土匪徹底踢下去,把新培養的職業軍官提上來。
這是他當初親自教導那些少年近衛軍軍官的時候,就已經是打算這麼幹了,如今擴軍了剛好趁機實施下去。
但是隊官之上的營官,李軒卻是遲遲不認命,甚至副營官都不任命,搞的大唐新軍裡的一群將軍們是相當忐忑不安。
很多人都猜得到李軒這麼幹肯定是有深意,但是李軒具體是怎麼想的,他們卻是不知道啊。
好幾天過去後第一步兵營都成立好多天,都已經開戰正式訓練了,其營官依舊沒任命,這讓眾人更加心急,即便是一直都頗有自信,認為三營之中必有自己一席之地的王單旭,現在也是有些著急了。
為什麼著急?
他們很多人都擔心,李軒會不會直接從那些少年近衛軍軍官裡直接提拔,李軒都讓那些半大小子當隊官了,誰敢說李軒不會讓那些半大小子當營官?
喜歡山溝皇帝請大家收藏:()山溝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