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啊。”
季本淵五個人,在第二天《歌王爭霸賽》收視率高漲,突破7的時候,都發出了這種無奈的感慨。
按照現在的這個做法,《歌王爭霸賽》和《華夏好聲音》都可以成為現象級的綜藝節目,完全可以達到雙贏的目標。這種收視率霸榜的現象對於其他電視臺來說完全是降維打擊,根本沒有招架之力。
這種節目互動帶來的相互促進,也讓其他電視臺開了一回眼。原來收視率無法突破的時候,還能這麼玩啊?
頓時,全國各地的電視臺都派出了代表來參與《華夏好聲音》的節目,想要從中學到一些真經。
經過了幾天的相處,五個老頭和彌歌越是相處,越喜歡這個孩子。
有才、有格局,單單這兩點,五個老頭就把彌歌放入了重視名單之中了。但是彌歌那種對利益表現出的慵懶和灑脫,還有對情義表現出的堅定和膽氣,更讓五個老頭真心的開始喜歡上了這個小傢伙。
相處之間,彌歌居然答應了第三階段不寫新歌了,所有選手使用五大巨頭的歌曲庫,這樣的話相當於免費給他們提一提熱度。皇甫紹成和倪永孝倆人現在笑的像花一樣燦爛,因為他們兩家公司的音樂庫算是最全面的,受益也就最大。
皇甫紹成更是投桃報李,花巨資買下了《華夏好聲音》的網路影片播放權,這樣《華夏好聲音》熱度傳播的最後一塊短板就此補全了。
其次,彌歌告訴這五個老頭,十三太保公司不準備擴張,也不養藝人。這些戰隊中的潛力股選手們,也就被眼饞的五大巨頭盯上了。季本淵五個人現在正在掐架,暗地裡商量怎麼瓜分這塊甜美的蛋糕呢。
而最為關注這些歌曲的人,就不得不提到華國現有的曲神和所有詞曲創作者們。
《華夏好聲音》用四期節目,已經建立了彌歌在華國歌曲創作者心目中“音樂怪胎”的地位。
第一期,詞曲創作者們對於彌歌有過學習的、也有過鄙視的、更多的是事不關己漠不關心的人,反應褒貶不一。因為那個時候的大部分都認為彌歌這個二世祖只不過是一個欺世盜名的傢伙,拿著他爺爺彌山的作品到處招搖罷了。
第二期,詞曲創作者們被花式吊打之後,還是有些不相信。
第三期過後,這種不相信反而更加堅定了。一個小屁孩能寫出如此深刻的情歌嗎?這個時候大部分詞曲創作者的內心和昨天皇甫紹成的反應幾乎一模一樣。
可自從第四期喬荊戰隊的比賽播放之後,歌曲中那股激烈如火的年輕人味道終於刺醒了他們。
這些型別的歌曲,他們如果再冠以彌歌欺世盜名的說法,連他們自己都不會相信。
讓一位將近70歲的老人家寫“哼哼哈兮”?然後再來一段“蹲小殭屍蹲鑽蘿蔔坑”?吃著炸雞熱愛105度的你?打完工然後壁虎遊牆回家?飄向北方走過千里萬里?最後用年輕人都感覺新鮮的約德爾唱法要喝羊群?
說這些歌曲是彌山老爺子的作品,那就是給無數人展示自己匱乏的智商。
接著,五大娛樂巨頭老總們透露出來的訊息,立刻就傳的沸沸揚揚。原來彌山老爺子人家早就不玩這些流行音樂了,老爺子已經上升到玩更難的古典音樂和詩詞了,早已脫離了世人思想維度的界限了。
然後回頭再看一看《華夏好聲音》前面四期的節目,詞曲創作者們的寒毛全都玩起了倒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