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穿越南唐之帝王霸業 > 第154章 凱旋

第154章 凱旋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明初第一豪強 戰地僱傭兵 快穿之打臉女配 穿越南唐之帝王霸業 穿越之逍遙詩仙 三國:孫策 我要做帝王 重生元末拿到明太祖劇本 極品小書生 大唐:開局李二請我教他造反 元嘉紀事 大明:鄭成功之孫,打造日不落 終極兵魂 某時空管理局的打工仔 暗黑大宋 帝國梟色 風起三晉 盛唐不遺憾 三國:我成了劉備四弟 三國:不裝了,你爹我是袁本初

第一百五十四章凱旋

北衙司在蜀國的暗探把訊息送到塘州時,趙飛揚可樂壞了,儘管不知道羅桓與鳳儀公主之間具體如何,可是根據羅桓半夜去狎妓這件事情推測,想來對於羅桓的打擊不小。說起來趙飛揚本打算刻上一句話的,可動手之前想到了“加錢居士”的名言,不由得就刻上了那兩個字。

可惜他沒辦法親自前往蜀地,否則見到羅桓的話,他還會學“加錢居士”那般用很騷氣的語氣對羅桓說出來。

大戰已經結束,冬日已經到來,過不了多久,就到了年關。今年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南唐國內的狀況比之以往強了太多,尤其是對外戰爭方面,儘管耗費了大量的糧食和錢財,可因為多是閃擊戰的緣故,加上對蜀地與遼地的掠奪,倒是沒表面上那麼虧損。

尤其是把邊關拓展到興元府與南陽城一帶,加深了南唐的戰略縱深,這樣一旦以後發生什麼狀況,再也不是西蜀和北遼輕鬆地堵在家門口,而南唐則調集重兵支援塘州。僅憑塘州一處險要關隘,實在是風險太大。

古代凡是定都長安的朝代,早期以函谷關為天險據守,後因黃河改道又以潼關最為險要,堪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可一旦遭遇敵軍來襲,這些號稱難以攻破的關隘,也絕不是不可攻破的。

成事在人!

即便是安史之亂髮生後,哥舒翰帶領的二十萬唐軍,也因為唐玄宗的蜜汁操作丟失了潼關。說到底,兵員的精銳與否只是影響戰爭勝負的其中一個因素,指揮是否得當,以及士氣高低也絕對是很重要的。

這些東西沒有問題之後,再配合上易守難攻的關隘,簡直是如虎添翼。

宋太祖時定都汴梁,打算以黃河作天險防備敵軍,然而此舉導致了京師周遭必須有大量兵力才能維持住這道防線。太祖趙匡胤因而有遷都洛陽的打算,洛陽雖四戰之地,居天下之中,可好歹有山川地勢的防禦優勢,比起一過黃河就一馬平川的汴梁城要強上不少。

結果後來的宋太宗,彼時還是晉王的趙光義一句“在德不在險”就打消了太祖遷都的念頭,不知兵事的太宗實在高估了後世的子孫,一百多年後,金兵渡過黃河捉住了欽徽二帝,當了一百多年帝都的汴梁城從此沒落於時代的塵埃中。

這便是反例。

趙飛揚害怕這種事情發生,因而才積極擴寬邊境,此舉雖使得南唐需在三關屯集重兵,可也使得帝國減少了諸多危機,至少一破塘州無險可阻的局面一去不復返。

臨回京師前,趙飛揚特地給三關的兵力做出佈置,大量兵力駐守自然不可能,那樣耗費過於糜重。所以只維持五萬不到的部隊在此,興元府陳兵兩萬,南陽城也有兩萬人駐守,塘州有一萬多人,數量雖略少一些,卻足夠勝任。

畢竟敵軍不可能錯開興元府或南陽城直接進攻塘州,那樣豈不是讓南唐甕中捉鱉?三座城池互為犄角,攻擊一座很容易遭遇另外兩座的圍攻,所以不論怎麼打,敵軍都會在這三座城池上消耗巨大力氣。

不過,做出兵力安排的同時,趙飛揚也估算了一下三座城池的用度。塘州不必多說,基本上沒什麼變化,興元府和南陽的屯田已經開始,新式作物在這裡足以養活駐軍與城中百姓,不過也僅此而已。

若是想要發動戰爭的話,僅憑這裡的糧食是不可能的,而且不管是誰駐守在此地,人事權和財權根本觸碰不到,凡是高階將領的任用和軍鎮錢財的調撥,必須透過皇帝的手才能順利通行。

這樣在程式上繁瑣一些,卻也導致了將領擁兵自重的可能。趙飛揚對於自己帶出來的嫡系們都很放心,可他明白這些事情一旦要用制度來制衡,否則他不敢保證,後世之君是否能用自己的威嚴壓制住他們。

唐朝之所以發生安史之亂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在於玄宗一朝邊疆地區戰事繁多,為了扭轉武則天時期不斷潰敗的局面,不得不採取了募兵制,也因為交通不便命令難以傳達,給藩鎮的將領們下放了極大的權利。

尤其是財政權與人事權,這也逐漸導致了邊鎮的將領們坐大,藩鎮割據的局面產生。

兵力部署完成之後,趙飛揚任命胡文昭為邊鎮統領,平日裡只負責塘州的事務,可一旦發生戰事,他擁有臨時調動興元府與南陽城的權力!交代完了必要的注意事項,趙飛揚就率領大軍從塘州返回京師。

到半路上的時候,薛舉的信也送到了趙飛揚的手上,他表示願意去訓練水師,等傷勢稍微緩和一下,就立即從青州回到京師聽候調遣。薛舉的回答趙飛揚並不意外,自己可都那樣寫信了,薛舉怎麼可能還不答應!

如今他願意去水師上任,自己倒是可以多給他一些支撐。南唐自建國以來便有水師,然而隨著時間流逝,南唐軍備廢弛,不論是陸軍還是水軍,戰鬥力都急速下降。此前遼軍過江的時候,若不是薛舉臨危不亂指揮水師撤退,恐怕那些江上的大爺們就已經投降把戰艦給送出去了!

與遼軍一戰後,水師的損傷也很是嚴重,更重要的是,其中不少戰艦已多年未曾換新,宦官亂政的日子裡水師更加不受重視,沒有了錢糧的調撥,別說是戰艦的更新換代,就是普通水師士卒們的生活都變得困難無比。

趙飛揚此番決心重振水師,主要還是想打造新式戰艦,他這裡可是能買到一些戰艦圖紙的,凡是近代的那些戰艦隨便製造出一艘,恐怕這一眼望不到盡頭的海面上,就只會出現唐軍的戰艦,而看不到任何別的旗幟。

有了戰艦,訓練出一批精銳水師,一旦來日與北遼開戰,完全可以透過水師從海路打遼軍一個措手不及。北遼可沒有水師,他們壓根兒就不重視這一方面,或者說,整個大陸上最強的三個國家,都基本上沒考慮過水師的事情,也沒想過從海面上進攻對方。

蜀地倒是不缺水師,可很少派上戰場,其中也不乏軍備廢弛的緣故!總之沒有什麼大的成效!

喜歡穿越南唐之帝王霸業請大家收藏:()穿越南唐之帝王霸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