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搖手道:“不是!不是!如來處雖稱極樂,卻沒有城池,乃是一座大山,山中有樓臺殿閣,喚做靈山大雷音寺。就到了天竺國,也不是如來住處,天竺國還不知離靈山有多少路哩。那城想是天竺之外郡,到前邊方知明白。”
不一時至城外,三藏下馬,入到三層門裡,見那民事荒涼,街衢冷落。
又到市口之間,見許多穿青衣者左右擺列,有幾個冠帶者立於房簷之下。
他師徒兩人順街行走,那些人更不遜避。
悟空叫道:“讓路!讓路!”
那些人猛抬頭,看見模樣,一個個骨軟筋麻,跌跌蹡蹡,都道:“妖精來了!妖精來了!”
唬得那簷下冠帶者戰兢兢躬身問道:“那方來者?”
三藏恐他們闖禍,一力當先對眾道:“貧僧乃東土大唐駕下拜天竺國大雷音寺佛祖求經者。路過寶方,一則不知地名,二則未落人家,才進城,甚失迴避,望列公恕罪。”
那官人卻才施禮道:“此處乃天竺外郡,地名鳳仙郡。連年乾旱,郡侯差我等在此出榜,招求法師祈雨救民也。”
悟空聞言道:“你的榜文何在?”
眾官道:“榜文在此,適間才打掃廊簷,還未張掛。”
悟空道:“拿來我看看。”
眾官即將榜文展開,掛在簷下。
師徒兩人上前同看。
榜上寫著:“大天竺國鳳仙郡郡侯上官,為榜聘明師,招求大法事:茲因郡土寬弘,軍民殷實,連年亢旱,累歲幹荒,民田菑而軍地薄,河道淺而溝澮空。井中無水,泉底無津。富室聊以全生,窮民難以活命。
鬥粟百金之價,束薪五兩之資。十歲女易米三升,五歲男隨人帶去。城中懼法,典衣當物以存身;鄉下欺公,打劫吃人而顧命。
為此出給榜文,仰望十方賢哲,禱雨救民,恩當重報。願以千金奉謝,決不虛言。須至榜者。”
悟空看罷,對眾官道:“郡侯上官何也?”
眾官道:“上官乃是姓,此我郡侯之姓也。”
悟空笑道:“此姓卻少。”
三藏道:“徒弟,你如果會求雨,與他求一場甘雨,以濟民瘼,此乃萬善之事。如不會就行,莫誤了走路。”
悟空道:“祈雨有甚難事!我老孫翻江攪海,換鬥移星,踢天弄井,吐霧噴雲,擔山趕月,喚雨呼風,那一件兒不是幼年耍子的勾當!何為稀罕!”
眾官聽說,著兩個急去郡中報道:“老爺,萬千之喜至也!”
那郡侯正焚香默祝,聽得報聲喜至,即問:“何喜?”
那官道:“今日領榜,方至市口張掛,即有兩個和尚,稱是東土大唐差往天竺國大雷音拜佛求經者,見榜即道能祈甘雨,特來報知。”
那郡侯即整衣步行,不用轎馬多人,徑至市口,以禮敦請。忽有人報道:“郡侯老爺來了。”
眾人閃過,那郡侯一見唐僧,不怕他徒弟醜惡,當街心倒身下拜道:“下官乃鳳仙郡郡侯上官氏,薰沐拜請老師祈雨救民。望師大舍慈悲,運神功,拔濟拔濟!”
三藏答禮道:“此間不是講話處,待貧僧到那寺觀,卻好行事。”
郡侯道:“老師同到小衙,自有潔淨之處。”
師徒們遂牽馬挑擔,徑至府中,一一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