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樑棟之材近帝王,太清宮外有聲揚。晴軒恍若來青氣,暗壁尋常度翠香。壯節凜然千古秀,深根結矣九泉藏。凌雲勢蓋婆娑影,不在群芳豔麗場。”
拂雲叟道:“三公之詩,高雅清淡,正是放開錦繡之囊也。我身無力,我腹無才,得三公之教,茅塞頓開,無已,也打油幾句,幸勿哂焉。”
詩曰:“淇澳園中樂聖王,渭川千畝任分揚。翠筠不染湘娥淚,班籜堪傳漢史香。霜葉自來顏不改,煙梢從此色何藏?子猷去世知音少,亙古留名翰墨場。”
三藏道:“眾仙老之詩,真個是吐鳳噴珠,遊夏莫贊。厚愛高情,感之極矣。
但夜已深沉,小徒不知在何處等我。意者弟子不能久留,敢此告回尋訪,尤無窮之至愛也,望老仙指示歸路。”
四老笑道:“聖僧勿慮,我等也是千載奇逢,況天光晴爽,雖夜深卻月明如晝,再寬坐坐,待天曉自當遠送過嶺,高徒一定可相會也。”
正話間,只見石屋之外,有兩個青衣女童,挑一對絳紗燈籠,後引著一個仙女。
那仙女拈著一枝杏花,笑吟吟進門相見。
那仙女怎生模樣?他生得:青姿妝翡翠,丹臉賽胭脂。星眼光還彩,蛾眉秀又齊。下襯一條五色梅淺紅裙子,上穿一件煙裡火比甲輕衣。
弓鞋彎鳳嘴,綾襪錦拖泥。妖嬈嬌似天台女,不亞當年俏妲姬。
四老欠身問道:“杏仙何來?”
那女子對眾道了萬福道:“知有佳客在此賡酬,特來相訪,敢求一見。”
十八公指著唐僧道:“佳客在此,何勞求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三藏躬身,不敢言語。
那女子叫:“快獻茶來。”
又有兩個黃衣女童,捧一個紅漆丹盤,盤內有六個細磁茶盂,盂內設幾品異果,橫擔著匙兒,提一把白鐵嵌黃銅的茶壺,壺內香茶噴鼻。
斟了茶,那女子微露春蔥,捧磁盂先奉三藏,次奉四老,然後一盞,自取而陪。
凌空子道:“杏仙為何不坐?”
那女子方才去坐。
茶畢欠身問道:“仙翁今宵盛樂,佳句請教一二句如何?”
拂雲叟道:“我等皆鄙俚之言,惟聖僧真盛唐之作,甚可嘉羨。”
那女子道:“如不吝教,乞賜一觀。”
四老即以長老前詩後詩並禪法論,宣了一遍。
那女子滿面春風對眾道:“妾身不才,不當獻醜。但聆此佳句,似不可虛也,勉強將後詩奉和一律如何?”
遂朗吟道:“上蓋留名漢武王,周時孔子立壇場。董仙愛我成林積,孫楚曾憐寒食香。雨潤紅姿嬌且嫩,煙蒸翠色顯還藏。自知過熟微酸意,落處年年伴麥場。”
四老聞詩,人人稱賀,都道:“清雅脫塵,句內包含春意。好個‘雨潤紅姿嬌且嫩,雨潤紅姿嬌且嫩’!”
那女子笑而悄答道:“惶恐!惶恐!適聞聖僧之章,誠然錦心繡口,如不吝珠玉,賜教一闋如何?”
唐僧不敢答應。
那女子漸有見愛之情,挨挨軋軋,漸近坐邊,低聲悄語呼道:“佳客莫者,趁此良宵,不耍子待要怎的?人生光景,能有幾何?”
喜歡千迴夢後誰在敲門請大家收藏:()千迴夢後誰在敲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