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所有面部三叉神經痛患者,素日平常都不拘言笑,甚至刷牙洗臉都是能免則免,這樣的情景,真叫苦不堪言。
原本,三叉神經痛並不難治,現在西醫一般都採用“射頻溫控熱凝術”,或“ct靶向定位微創神經修復術”,來治療三叉神經痛。
胖子也分別用了上述兩種方法,先後給患者做了微創手術,可效果並不明顯,這種頑固性的三叉神經痛,在臨床上很少見,也非常難以治癒。
聽魏冉把三叉神經痛說成什麼“蟒袍瘡”,胖子以為魏冉果然誤診了。
可魏冉卻笑著補充道:
“‘蟒袍瘡’是中醫對帶狀皰疹的通俗說法,這位夫人半年多前患過帶狀皰疹,雖然皰疹已經痊癒,但卻傷到了面部的三叉神經,造成了面部三叉神經痛。”
專家席上的其他專家聽了,都連連點頭。
帶狀皰疹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皰疹性面板病,其特徵為簇集性水皰沿身體一側周圍神經,呈帶狀分佈,伴有顯著的神經痛及區域性淋巴結腫大,尤其好發於中老年女性。
帶狀皰疹確實能造成神經損傷,既然患者的面部曾患過皰疹,因此造成三叉神經痛,應該是沒錯了。
本病夏秋季的發病率較高,發病前階段,常有低熱、乏力症狀,將發疹部位有疼痛、燒灼感,三叉神經帶狀皰疹可出現牙痛。
該病最常見為胸腹或腰部帶狀皰疹,約佔整個病變的70,其次為三叉神經帶狀皰疹,約佔20,損害沿三叉神經的三支分佈,其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三叉神經較脊神經更易罹患。
在農村,每到夏秋兩季,常常遇到這種病,患者多發於胸腹之間,皰疹呈帶狀圍繞人的軀幹蔓延,故稱“蟒袍瘡”,俗稱“串”。
皰疹初起時沿面部或胸腹面板呈不規則或橢圓形紅斑,數小時後在紅斑上發生水皰,逐漸增多並能合為大皰,嚴重者可為血皰,有繼發感染則為膿皰。
據說,一旦皰疹繞體一週,連到一起,就必死無疑。
而醫院往往束手無策,可一些老年婦人卻有一種詭異的手法,俗稱“掐串”,可以治癒此病。
一般她們會取一根稻草,一邊在患者的患處比劃,口中唸唸有詞,一邊不停地掐斷稻草,直到把稻草掐成碎屑,不出數日,患處就會好轉並逐步結痂痊癒。
直到今天,農村依然有這樣的婦人,不過都是七八十歲的老太太了,至於她們治癒此病,到底是什麼原理,無人得知。
魏冉稍稍停頓了一下,接著說:
“中醫上,帶狀皰疹最早記載於漢張仲景的《金匱要略方論.婦人雜病脈證並治》中。
至隋時,《諸病源候論.婦人雜病諸侯》對本病的病因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書中曰:‘婦人月水來腹痛者,由勞傷氣血、以致體虛,受風冷之氣客於胞絡,損傷衝任之脈。’
明朝《景嶽全書.婦人規經期腹痛》指出‘經行腹痛,證有虛實……實者多痛於未行之前,經通而痛自減;虛者多痛於既行之後,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揉可按為虛,拒按拒揉為實。’
所以,帶狀皰疹更多發於女性,是因為女性的氣血,因月事而變得更弱,更易受到風寒入侵。
這位患者的帶狀皰疹,損傷了她的任脈,極難治癒,不過,用中醫之氣,結合針灸,修復其任脈,便可痊癒。”
喜歡醫神出獄請大家收藏:()醫神出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