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惶恐同時有些好奇。
朱元璋向來不是個情緒化的人。
哪怕是再憤怒也不會打砸宮裡的東西。
一般都是隨機打砸一下某個幸運的大臣。
比如他。
所以現在是什麼情況?
此時,朱元璋一屁股坐回龍椅上,忽然絮絮叨叨的自言自語了起來:
“李暄那個混賬東西!當街殺死老二,還敢汙衊咱有錯,是咱在包庇老二,哼!簡直死不足惜!千刀萬剮都是便宜他了!縱然他是我大明的棟樑之才,咱這回也定不輕饒!
不過,那混賬詭計多端,定會想方設法逼咱放了他,正所謂,料敵於先,未雨綢繆,蔣瓛啊,你幫咱盯緊了李暄,順便也幫咱想想,那傢伙會如何替自己脫罪,好讓咱不得不去赦免他。”
話說完,蔣瓛眉頭立刻皺了起來,滿頭都是霧水。
陛下突然說這個做什麼?
但畢竟是在朱元璋身邊待了多年的人,哪可能真是笨蛋?
他很快就讀出了朱元璋的言外之意。
定不“輕易”饒恕?
也就是說,“麻煩”一些就能饒恕了?
朱元璋想說的分明是:
咱想赦免李暄,但又捨不得面子,你幫咱想一個兩全之策。
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之後,蔣瓛更是愁眉苦臉。
世上安得兩全法?
這兩全之策哪有那麼好想?
必須得有一方讓步才行啊!
朱元璋的要求大概是,既能讓自己保住面子,又不用按照李暄要求的,去更改皇明組訓。
而李暄的要求恰好與朱元璋相反,朱元璋得為了秦王的事情寫罪己狀,而且得更改皇明組訓之中包庇藩王的內容。
然後這兩個人,全是數一數二的犟種。
這如何兩全?
蔣瓛光是想想就覺得一個頭兩個大。
但皇帝交代的事情,他哪有拒絕的權利呢?
所以雖然百般不願,但還是硬著頭皮應了下來:
“陛下放心,臣定會把這件事處理好。”
然後就愁眉苦臉的離開了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