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看來,朱元璋之所以會在這件事上糾結,一來是因為看重李暄,擔心李暄和上次那樣死諫身亡,二來是擔心李暄一死,後世的人會抨擊他是個暴君。
那麼只要能想一個既能保住秦王性命,又能讓李暄無話可說,還能保住朱元璋顏面的辦法出來,那必是大功一件。
思索了一會兒,黃子澄眼前一亮,說道:
“李御史所言雖切中肯綮,然秦王貴為天潢貴胄,其生死豈容凡夫置喙?臣以為,秦王之生死,應交由昊天定奪!”
朱元璋愣了愣,問:“你有什麼想法,說出來。”
“臣以為,當效《周禮》三宥之制,令秦王素服齋戒於太廟,獻圭璧於南郊,若昊天示以祥瑞則赦,若星孛示以災異則刑。
如此則天命可察,聖德可昭,既不傷父子至親,亦不違祖宗家法,臣伏願陛下垂日月之明,參天人交感,以定宸斷!”
話音一落,朱元璋下意識抬頭看了一眼天,此時萬里晴空,雲只有薄薄一層,這代表著接下來的幾天時間,很有可能都會放晴。
這是好的天象。
如果按照黃子澄的說法去做,那自己就能名正言順的赦免秦王的死罪。
“黃……”
朱元璋當即要應下來。
不過,李暄的反應相當迅速:
“胡說八道!我泱泱大明,怎能棄《大明律》於不顧,而去效仿周禮?今日能效仿周禮赦免秦王?那來日,豈不是能施行井田制了?”
朱元璋沉默了片刻,目光忽然來到了朱棣的身上,“老四,此事你怎麼看?”
朱棣愣了一下,心裡頭鬱悶的半死。
沒事來看什麼熱鬧啊!
這下可好,這個燙手山芋丟到自己手上,自己還不能不接。
他大腦飛速運轉起來。
如果支援黃子澄,李暄肯定不會善罷甘休。
如果完全否決黃子澄的辦法,那朱元璋多半會要求他想一個更好的辦法出來。他要是想不出來,沒準就會被朱元璋遷怒找藉口揍上一頓。
朱棣可太瞭解自己這個爹是何等的喜怒無常了……
“得想個折中的辦法,誰也不得罪才行。”
沉思了一會兒,朱棣道:
“將秦王生死交給昊天定奪之策,本王覺得可行,但不應延用周禮之中記載的做法,李暄所言不無道理,我大明豈有效仿周禮的道理?”
“所以兒臣建議,父皇差人準備兩杯酒,一杯無毒,一杯有毒,讓二皇兄去喝,若是被毒死,那便是命該如此,若是沒死,亦是天意使然。”
朱棣暗暗為自己的聰明感到竊喜。
這話,說的何等圓潤,誰都不得罪!
然而……
話才剛剛說完,朱棣就發現朱元璋和李暄全都不約而同的朝他投去了極為不滿的目光。
朱棣嘴角一抽,叫苦不迭。
他以為誰都不得罪,結果貌似兩邊都得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