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落下,朱元璋就像是喉嚨裡卡了個榴蓮殼一樣難受。
他哪會聽不出來,李暄這話明褒暗貶,且不僅是在罵秦王,還含沙射影的罵他?
可他偏偏拿李暄沒有辦法法子,此時他若是敢說個不字,豈不就坐實了秦王負荊請罪是在作秀的說法?
到時候後世的史官絕對會趁機大書特書。
比如:洪武間,或雲御史李暄劾秦王殘暴不仁,竟遭帝誅戮,帝晚年昏庸無道也。
畢竟,朱允炆黃子澄那一套也就能騙一騙應天府這些耳目閉塞的老百姓了。
哪可能騙的過那些記載歷史的史官?
再加之,這個節骨眼上,朱元璋還真就捨不得讓李暄死,並且這件事的確是自己理虧。
於是朱元璋咬牙切齒地在心裡說了聲“算你狠”,便強行將心中的怒火按下,接著心不甘情不願地說:
“原是如此,剛剛倒是咱誤會李愛卿了!”
“陛下聖明。”李暄恭維道。
朱元璋沒應聲,一時間街道上忽然安靜了下來。
黃子澄見狀,立刻開口:
“秦王負荊自劾,受李暄笞撻而無片語申辯,其愧悔之誠昭昭可鑑!按《大明律》"罪人自首者免刑"之條,伏望陛下法堯舜欽恤之仁,降綸旨矜宥,聖裁曲全,以彰陛下如天好生之德!”
話音一落,周圍的人馬上跟著附和。
“今秦王既已洗心革面,死罪可免。”
“浪子回頭金不換,望陛下給秦王一次悔過的機會,對秦王從輕處置。”
受到這些人的影響,周圍的百姓也紛紛說起應該免去秦王死罪。
“… …”
朱元璋鬱悶的心情稍微緩解了些許。
雖然過程有點曲折。
但好歹結果是自己想要的。
接下來,只要赦免秦王死罪就行了。
已經證明了秦王“悔過”,並且還有不少百姓都覺得秦王不該死。
那麼,李暄總該沒有去撞柱子自殺的理由了吧?
“既然如此……”
然而,朱元璋準備特赦免去秦王死罪的話還沒說出口。
李暄的聲音就冷不丁響了起來:
“秦王即便悔過,死罪亦不可免!否則大明江山社稷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