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合,還是說,李暄真看透了大明的弊端,未來?
假若李暄真的已經看透,那他行為舉止如此古怪就說得通了,他或許是為了引起自己的重視,才捨命採取瞭如此極端的方式!他沒準已經做好了,若是不能說服自己改革,就給兩百年後的大明陪葬的準備。
朱元璋想到這裡用力搖了搖腦袋,李暄不過是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罷了,哪能有這麼大的本事?劉伯溫活過來,只怕都沒這麼厲害。
巧合,肯定是巧合!
朱元璋是這樣想的,但回憶起李暄痛罵黃子澄,齊泰,說八股取士會致使大明文臣不堪一用的事,還是忍不住去問:
“齊泰,黃子澄,這兩人你認不認識?”
“他們兩個?”崇禎不假思索地回答:“孫兒自然認識。”
朱元璋皺眉,“這兩人死了也有兩百餘年,你怎麼這麼快就能記起來?”
“誰能不認識他們兩啊,若非是他們……額……”崇禎“成祖”這兩個字就要脫口而出,不過猛然湧起了強烈的危機感,不對!要是讓太祖知道了成祖後來會“清君側”,一氣之下直接回去把成祖打死,那他怎麼辦?於是連忙收聲,心虛地改口道:“我大明也不至於遭逢大難!”
朱元璋察覺到了崇禎的反應有些微妙,但此時注意力恰好集中在了黃子澄與齊泰的身上,便沒有去深究,追問道:“大難?他們兩個都做什麼了?”
崇禎當皇帝這麼久,第一次體會到汗流浹背是什麼感覺。
說實話,朱元璋怕是會回去打死成祖。
可說假話,以後萬一暴露,怕是得連他跟成祖一塊打……
他是記得的,成祖只要提到太祖就心虛,仁孝皇后曾經說過,小的時候,自己站在皇宮門口,都能聽見成祖捱打時候鬼哭狼嚎的聲音。
糾結了一會,崇禎道:“他們蠱惑建文帝,也就是朱允炆各地就藩的王爺遲早會反,慫恿建文削藩!讓建文把叔叔們全殺了以絕後患!”
“那兩個混賬東西!”朱元璋早年時,因為災荒,戰亂,官府的橫徵暴斂,家裡人基本上死絕了,所以尤其重視親情,聽見這訊息頓時給氣的火冒三丈,讓新帝削藩倒也就算了,居然還想讓新帝骨肉相殘,殺害自己的親叔叔?
“後來呢,怎麼樣了?”朱元璋心急如焚,朱允炆的那些叔叔,可都是他的兒子啊!失去了朱標,失去了朱雄英,這個老人現在不想再失去任何親人,哪怕那個時候他已不在人世。
“黃子澄,齊泰等人都,都被賜死。”崇禎真話說一半,心虛的厲害,生怕被朱元璋看出破綻。
他的運氣不錯,現在朱元璋心裡裝著的麻煩事實在是太多,無暇顧及其他,聽見那兩人最後都被賜死,沉悶的心情好了許多,眉頭也重新舒展。
“允炆那孩子果然沒讓咱失望,對的起咱為他的栽培。”
崇禎暗暗鬆了一口氣,為自己的機智感到慶幸,但同時心裡也發愁。
太祖現在每天都能來自己這,自己這點小伎倆能瞞多久?
輕輕搖了搖頭,崇禎決定不去管那些。
反正,自己可沒說謊,最後捱打的只會是成祖。
朱元璋對朱允炆滿意的同時再次思考起了李暄的事情。
黃子澄齊泰他們未來做的事,與李暄說的不謀而合。
這足以說明,李暄對八股取士的看法有一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