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最年輕的小張同志。
小張同志本名叫做張莊,今年十九歲,是個十分開朗活潑的小夥子,和蘇首溫算同齡人,兩個人也能說到一起去。
久而久之,兩個人竟然也成為好朋友。
當張莊看到蘇首溫竟然在閒暇時候都會主動讀書的時候,震驚得不得了。
“首溫,你怎麼這麼認真地讀書?想上工農兵大學?”
張莊在紅心大隊這些時間,也知道在紅心大隊,老蘇家是有影響力的。
他們家的孩子,要一個去工農兵大學的名額,並不是不可能。
蘇首溫笑著搖頭:“沒想過,就是習慣了!”
沒錯,就是習慣了,老蘇家的孩子,最開始是被蘇小甜逼迫的,但是時間長了,竟然習慣了每天都要讀書。
緊接著,張莊發現,紅心大隊的很多年輕人都有閒暇時間讀書的習慣,這對於他這個從城裡來的人都是難以想象的。
便多了幾分好奇。
“小梅,你們大隊的人,怎麼都在看書?有啥用?城裡的學校上課都簡單!”
張莊本人也是高中畢業之後,被家裡人安排到了水利局工作。
每天渾渾噩噩過日子,根本沒有想過讀書能有什麼用處。
“小張同志,有掃盲班,我們紅心大隊的許多人都識字了,大家感謝國家感謝組織,所以,就想著認真讀書,多為祖國做貢獻!”
這當然是套話官話了,但不管什麼時候,這樣說話,絕對不會出問題。
張莊回城之後,就將紅心大隊的事對自家老爹說了。
張莊的父親是教育局的領導,看著現在這樣的局面,每每感覺痛心疾首。
畢竟,就連他的兒子都浮躁了,根本不想著認真讀書。
卻沒想到,在那樣一個偏遠的小山村裡,居然還有真的在認真讀書的人,當下覺得老懷安慰,便趁機教導兒子認真讀書。
當然,這是後話,暫且不說。
蘇小甜回到了家裡之後,和哥哥們一起,每天都在地裡幫忙幹活。
夏收,是所有人,上至七十老人,下至五歲幼童都要參與進來的大事,沒有人能避免。
蘇小甜是個閒不下來的性格,每天忙忙碌碌,蘇奶奶說,她比大隊長還忙。
沒辦法,養雞場她要去看看,養豬場才開始,她不能錯過,閒暇的時間,還要幫著看看紅心大隊的水路問題,確保在洪災來臨的時候,不會造成人員財產損失。
還真就讓蘇小甜又看出問題了,養雞場周圍就存在排水隱患。
蘇老大聽說這個事之後,帶著幾個人,對養雞場周圍的水路進行了新一輪的疏通,確保養雞場的安全無虞。
這是集體的財產,但蘇老大更清楚,自家媳婦在養雞場裡投入的精力。
要是養雞場遭受了損失,大隊裡的人難過傷心是一回事,自家媳婦肯定要傷心死了。
一九七六年,對於紅心大隊來說,這又是豐收的一年。
地裡沉甸甸的麥穗是全大隊一年的希望,他們有指望吃上白麵餅子。
對老蘇家來說,這是值得慶賀的一年,在兩個兒媳婦成為工人之後,蘇老三也光榮的成為一名車隊的司機。
沒錯,是司機,實習司機。
對於蘇小甜來說,這是看到曙光的一年。
再堅持一下下,就能等到黎明到來,到了那時候,才是她真正帶著家人一飛沖天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