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孫策 > 第35章 政令

第35章 政令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唐末大軍閥 重生公孫瓚 大唐:拜託,我真沒想造反啊 網遊末世系統 乾坤玉珏 鬼眼道士 大明:模擬國運,老朱扛著我上位 帶著紅樓到紅樓 演明 我在漢末舉明旗 織田家的臨濟僧 三國之終極進化 挾天子以令不臣我就是不臣 血之孫吳 我不想成為帝王 明初第一豪強 戰地僱傭兵 快穿之打臉女配 穿越南唐之帝王霸業 穿越之逍遙詩仙

廬江的天空異常地湛藍,東方升起的太陽彷彿像一張綻開的笑臉一樣。當廬江的城門被開啟的那一刻,城內外焦急等待的老百姓們開始了他們一天的生活。但有些人因為聽到了昨天的聲音,開始在城內傳起了流言蜚語,不過這些流言蜚語的主題方向,卻是陸康死亡的事情。

“哎哎哎,你們聽說了嗎?”

“聽說何事啊?”

“他這一天神神叨叨,能有什麼大事?”

“老何別打岔!”

“喲,老張難得這麼正經,難不成真有什麼大事?”

“有傳聞說…昨天夜裡,城中有人意圖謀反,被董郡丞所發現,雙方在城內展開激烈交戰,董郡丞力戰而死…陸府君因此事急病突發…夜半時病死了……”

“什麼?!”

這些老人和中年人們圍在一起很是認真的聽著眼前這個叫老張的市井小民所說的傳聞。

他繼續說道:“陸府君臨終前,叫來了孫兵曹,說孫兵曹乃是將門虎子,其父勇烈果敢,當真是虎父無犬子,因此…在府君彌留之際,把這廬江大任委託給孫兵曹…然後便撒手人寰了……”

“不會吧…這訊息我怎麼覺著是你編的呢?按理來說這太守之職,應該由何公代任,怎麼…怎麼成了孫兵曹了?”其中有人不明所以便開口說了一嘴。

很顯然,何旻的死沒有廣為流傳,而是在上層官吏進行流動,不過在昨天的事情後,何旻的死也被傳了出來,但傳的訊息卻是模稜兩可,沒有個準確的訊息。

只聽老張說道:“哎喲,這官府秘不發喪,今早我才得知,何公他老人家前天夜裡就已經病逝了…至於是什麼原因,官府沒給個準確的訊息,若是我來猜測,肯定是何公日夜操勞,心力交瘁,這才引出病根,從而……咳咳咳。”

老張的嗓子突然劇烈咳嗽了好幾聲,眾人見他如此模樣,眼神紛紛向周圍看去,一群巡邏計程車卒正在盯著他們,這群人不敢再繼續妄議官府中事,於是便全部散去,各忙各的去了。

而有些老百姓自然不在乎這一點,他們只知道自己的日子該如何過,和換不換太守半毛錢關係也沒有,畢竟他們這幫官府的人,除了會讓老百姓拼命幹活,剩下的,就是把他們一年勞動的成果,大半部分上交給那些官吏……只能說,他們辛勞一年,最後留下的只夠他們半飽的糧食,甚至有時候遇上饑荒糧災,他們根本就吃不上飯,只能被迫背井離鄉去別的郡討飯和投親靠友。

這時,在城門告示欄,一個他們熟悉的身影出現在他們的眼前,那正是本郡的主簿楊康。他們對這位主簿的印象還是很不錯的,至少他沒幫著那群官吏們巧取豪奪,和本郡的那些豪強地主聯起手來壓榨他們。

從這一點上,楊康並沒有在老百姓的心理埋下不好的印象,但並不代表他沒參與那些事情。如果說那群表面的人是張牙舞爪,毫無底線,那他這種背地裡為他們出謀劃策的人,豈不是更加猖狂?

但孫策昨天的那一席話著實是把他給說通了,所以這一大清早,就被孫策給拉了出來當勞力,也算是他主動自願前來當這個勞力。

只見他拿著一張紙,命旁邊的吏從在牆上刷一下膠漿,然後把紙貼在刷滿膠漿的牆面上。楊康貼完告示並沒有離開這裡,而是站在城門旁邊,很快就有人從四面八方趕來檢視牆面上的告示,不過這些人大多都是不識字的市井小民,所以他們抓耳撓腮地使勁認字,最後人群中的一個書生走了出來,他實在是看不下去這群文盲們胡亂念字。

書生看著面前的告示說道:“這是官府新頒發的政令,從即日起,廢除廬江郡曾經頒發的所有賦稅令,這些不合理的賦稅極重影響了百姓正常需求……”

“哎呀,劉生!你可別唸叨了,就說這上面的告示說的是個啥吧!”人群中有個老翁迫不及待地喊叫道。

眾人紛紛附和老翁,讓這個書生把最突出的點給說出來。

劉生白了眾人一眼,旋即緩緩道:“官府將曾經的賦稅做了全面調整,調整算賦每人每年交納120錢,改成了每人每年只交80錢,口賦由1歲改成18歲以上,每人每年交納10錢,戶賦由原來的200錢也被改成每人每年只交納100錢,而且官府還開墾了大量土地,若每家每戶出一名男丁,明年這土地的糧食由每戶男丁種的多少,從而官府以六分為民糧的方式分給老百姓,其餘糧食裝倉入庫!!!”

此言一出,眾人頓時議論紛紛,官府把沉重的賦稅制度削弱了一大半,而且交納的錢也變少了,甚至官府開墾的地,他們居然不用無償去給官府種地,待來年收成的時候,還能分到大半的糧食…他們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居然…是真的?

只見主簿楊康這時走了過來對眾人說道:“官府告示,向來有一說一,新任府君下令,全郡百姓免除徭役半年,但規定,在種官府田地的同時,也要種好私田,在這私田,官府也做了規定,將田地租給你們的僱主,每年要交給你們四分糧食,兩分當做公糧,剩下四分為僱主的糧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孫策已經意識到再用曾經的賦稅制度來治理地方估計是有些帶不動了,老百姓根本沒有閒暇時間去種官府的地,全都給那些豪強地主打了工,甚至有些人還都打了白工。就這種土地兼併的情況,孫策聽從了周瑜的建議,把賦稅率全都降下來,並且在外開墾屬於官府的田地,廢除曾經的更卒賦,並頒佈徵兵令,但此徵兵非彼徵兵,乃是徵田兵,這田兵不僅僅為官府種植田地,而且還承擔隨時聽候官府號令出征打仗的責任。

當然,他們如果在戰爭中立功,可以憑藉功勞多少,從而選擇是否繼續從事田兵,或被編入正卒,或退伍回鄉為官府開墾田地。

不過,這些政令對於那些豪強地主以及世家來說,肯定是有相當大的衝擊的,把地主的糧食分成了這麼點兒,那他們豈不是要鬧事?而且還把他們招的那些【心甘情願】為他們無償種地的農民給弄走了,這群豪強豈不是要瘋?

周瑜也對此有些吃驚,他們家就是當地最大的豪強地主,大兄這麼幹…是不是有些不太穩妥?

但根據孫策的說法來看,如果不這麼做,想在這大爭之世立足,不賺足民心,鞏固自己的實力,怎麼和人家打?更何況老百姓是這亂世中最大的力量,如果能利用好這份力量,無論是招兵買馬還是接納賢才,在民間基礎上,孫策都佔據著主動地位。

所以,這一切,都是在為以後的爭霸積累實力。

此時,孫策把本郡那些支援陸康的那些豪強地主都叫了過來,一眼望去,光來的人就有十多人,這些人都是各縣有頭有臉有錢有地的人物,剛開始他們還很目中無人,不過當孫策頒佈政令,並且用武力來威脅這群人的那一刻……

他們的臉都綠了。

ps:我不太懂漢朝的具體賦稅,所以只能按照我高中的歷史課本寫了寫,沒有細寫,如果有哪位大佬解釋一下,那太感謝了。。。

喜歡三國:孫策請大家收藏:()三國:孫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