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秋月也沒多問劉梅會怎麼辦,就很隨意地跟大丫二丫他們相處了一會兒,起身就回家了。
當天下午,劉梅就帶著孩子們還有哥哥弟弟回了老家。
畢竟多待一天就多待一天的花費。
他們都不是部隊的人,能在招待所多住一天已經是政委人好,劉梅不想給組織上添麻煩,趕緊帶著孩子們走了。
他們走的時候,吳秋月也沒去送他們,直到幾口人大包小包的提溜上火車,劉梅才有時間看幾家給她送的包袱。
徐嬸子準備的就是豆腐乾跟豆包,還有一塊風乾的臘肉。
張春花就現實多了,直接塞了五塊錢,還有幾個白麵的肉包子。
劉梅看得眼睛一熱。
這些她沒怎麼接觸過的人,都能給她這麼大的善意,偏謝家看他們都像仇敵。
最後拆的是吳秋月送的包袱,裡頭有一包大白兔奶糖,兩隻風乾雞,還從包袱裡掉出一封信。
劉梅沒想到會是信,開啟的時候,先看到裡頭好幾張大團結,得有小一百塊錢。
還有一沓票據,劉梅看了一眼,多是全國通用的糧食油票。
這些可都是她回老家安家急需要用到的。
劉梅回去只顧著收拾東西,都沒來得及拆開包袱,哪裡想到見過幾次面的吳秋月會這麼大手筆。
劉梅身旁就是她大哥,自然也看到了大團結,趕緊看了下週圍,確定沒人往他們這邊看,就主動走到外面,擋在劉梅面前。
劉梅也不傻,趁著功夫,先將大團結跟票藏在身上,穩穩心神這才看信。
信的內容讓劉梅久久沒能平靜,眼淚更是不聽話地滾落下來。
這哪裡是封信,分明就是能救他們娘幾個命的金元寶。
這信裡寫的幾種做肉包子的方子,也是吳秋月思前想後才決定送的東西。
做糕點,劉梅怕是忙不過來,再說糕點這東西畢竟要用到的東西多,她也擔心劉梅做不出來,再搭上本金就太虧了,畢竟劉梅虧不起。
這肉包子不一樣,還能做灌湯包,肉包子素包子,關鍵是吳秋月給劉梅指了一條明路。
這時候的劉梅剛離婚,又帶著三個孩子,肯定是最迷茫的時候,給她再多的錢票,都有花完的一天,給她指條明路,這是給她一個能下蛋的金雞,她心底裡感激。
更何況,如今的局勢確實不一樣了,她在部隊這幾年也不是白待的,最起碼比一般的人膽子要大。
等她回老家先觀望看看,如果街上有人賣東西,她也跟著賣。
就算明面上不行,私底下也是可以的。
再說她有三個閨女要養,回到家裡坐吃山空是不可能的。
她雖然在鎮上有房子,可她沒有工作,回孃家也沒她的工分,只有手裡那一千塊錢,就是她們娘四個勒緊褲腰帶,怕是也撐不過兩三年。
別看一千塊錢不老少,可真要用起來真不多。
在鎮上,吃喝拉撒都要錢,穿衣要用錢,孩子們上學讀書要用錢,她一個女人從哪兒弄這麼多錢?
所以,她得賺錢。
而吳秋月送她的信無疑就是能賺錢的。
想明白了,劉梅瞬間對未來充滿了鬥志。
外界只以為她一點都不清楚老太婆跟謝崗的算盤,哪裡知道她之前一直咬牙往肚子裡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