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直接開到磚房山腳下,拎著一大包東西上去,也沒人質疑。
在房間裡面早就有人圍著炭火抽菸聊天,見有人進來,齊刷刷看來,兩人身材略微瘦小,另外一人身材豐滿,略帶大肚腩。
瘦小的兩人跟楊父神情相似,分別是楊申的大伯,二叔,大肚腩則是他三舅。
大伯年紀大,頭髮都有不少花白之處,開口道:“也不知道你們兩個小娃娃怎麼發現這裡有墓的,剛才我們探索了一下,下面確實有料。”
大伯說這話,顯然是在問石中天,對於楊申他們是看著長大的,有什麼本事,自然知道。
都是已要一起下墓的人了,當下石中天把自己的來歷道來:“各位叔伯,我是楊申的同學,家中長輩略懂風水,聽楊申說這裡有墓,也就隨便看看。”
聽石中天說完,二叔接嘴道:“不是隨便看看吧,我聽楊申說,你好像需要墓裡的一個東西,我們這行有規矩,誰先發現的墓,佔三層,剩下的銷贓的再多佔一層,剩下的平分,你對這個沒意見吧!”
石中天算是看出來了,他們害怕分賬不均,引發禍端。
生命無常,福禍不一,他們做的沒錯,不過石中天的目的僅僅是玉佩,不管他們信不信,現在也只能跟著他們上一條船。
一捧黃土,掩埋了多少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荒野中的墳丘,無數的神秘隱藏在這片大地之下。
曾經屬於他們的一切卻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究竟發生過什麼?
南北地理環境和歷史傳承的詫異,造成了北方和南方葬墓的不同,千百年來,各自保持這自己的特點。
北方中原地區以黃土為主,土質較粘,多為土洞墓穴。
南方由於土地沙質,比較鬆散,難以挖洞,所以多以土坑為主。
因此盜墓也分南北兩派。
北方盜墓者,最顯著的便是他們使用的工具,洛陽鏟。
洛陽鏟是洛陽地區盜墓者慣用一種尋找墓穴的工具。
洛陽鏟的端部用金屬鍛造而成,截面呈月牙形狀,利用慣性將洛陽鏟插入途中,再向上提起,鏟頭就能帶出土來。
根據土,分辨出此地有沒有墓葬。
有墓葬的地方,土為五花土;沒有墓葬之處的土為生土。
鋒斧也是其中常用工具之一,尤其是對於還帶有黃腸題湊的大墓。
當然還尤其的工具,大伯也沒有多說。
而南方的墓穴地理環境多樣化,多是用堅硬的青磚作為建築材料,導致北方的洛陽鏟沒有用武之地。
所以南方盜墓的重點和難點,便在於如何尋找深藏在地下的磚室古墓。
有人形象的把中醫和南派盜墓技術結合,分望、聞、問、切。
望,就是看風水,尋找周圍的風水寶地。
聞,就是依靠不同的氣味分辨有沒有墓,說起啦有點玄乎,但不同時代的墓,裡面的填充物不同,秦漢多用水銀、硃砂,唐宋之後,墓葬外側多用青膏泥,這些氣味一般人聞不到,但盜墓世家中,難免有些奇才會聞到這種氣味。
問,就是與當下的鄉民瞭解族譜、傳說、古蹟等等,大伯等人用的便是這第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