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次去問雅閣回來, 謝明鈺就被祖父拘著在家裡讀書,做文章,就連春節時分也是如此。而謝明瑛就跟著謝明祈到處走親戚,實在是令人豔羨。最最重要的是他還時不時的過來炫耀,真是太氣人了。
正月十三,今天的天氣十分晴朗,連院子裡的梅花也漸漸開了。空氣中還瀰漫著淡淡的香味。謝明鈺就在一處光照充足,且避風的地方一邊曬太陽,一邊寫祖父留的課業。
“明鈺少爺, 有一封信是給您的。”
“只有我這裡有嗎?”
“只是夫人吩咐人送的,夫人也接到了信,這信是其中附帶的。”
“恩, 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謹啟:‘明鈺小表弟, 餘不日將達到京城。宋熙年聖元十五年正月初十親筆’。呵呵, 表哥的信還是一如既往的簡短。”謝明鈺十分歡喜的放下信,本來要去問問母親,具體的事宜, 但是看了一眼還剩一半的文章, 就按捺下激動的心情,繼續埋頭寫作。
等著完成之後, 謝明鈺立刻叫人來將自己的桌椅收拾起來,並且連文章也託文義送了祖父那裡, 自己匆匆的趕去宋氏的院子裡。想要打探一些情況。
“做什麼這樣急, 慢慢來。”宋氏正挺著七個月的肚子在屋子裡看信呢, 就看見謝明鈺急急忙忙的走進來。
“娘,聽說您收到一封信,是不是大舅舅送過來的?”
“確實是,你大舅來京城復職,同樣的你三舅舅,還有明珩都要成親,所以就提前來了。”宋氏將將信放下很高興的說。
“娘,您忘了還有熙年。”坐著喝茶的謝明鈺,聽著沒有宋熙年,就加了一句。
“對了,還有熙年,再過幾日就要考會試了。哎,實在是太趕了。”宋氏突然想到這茬,不由得為其『操』心。
“那倒是,不如讓熙年表哥住在我們家。這樣也好放心備考。”藉機,謝明鈺就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宋氏斜睨了他一眼,笑著說。“我知道你的小心思,好了我允了。只是這件事還要問問你舅舅才是。如果他不許這就不怪我了。”
“是,是,肯定不怪。”謝明鈺連聲應著。接著想起來,外面的天氣特別好,“對了,娘,外邊的天氣不錯,而且梅花也開了幾支,我扶著您去外面轉轉吧。”
“好了,你自己去祖父那裡吧。肯定你的課業還沒檢查吧,快去吧。”原本很想去外面的宋氏,看了看自己圓乎乎的肚子就拒絕道。
“那我走了。”謝明鈺想想也是如此,這會祖父該看完了,那自己是該過去了。都已經跨過門邊,他又會回過頭說著,“如果大舅舅過來記得來叫我。”
“好了,若蘭你們幾個幫我記著。省的這小子惦記。”宋氏看他這樣惦記此事,就笑著吩咐身邊的丫鬟,表明自己肯定不會忘。
可能是謝明鈺心不在焉的狀態被老爺子看在眼裡,於是謝明鈺特地被恩准可以在上元節出去玩耍一番。這對於謝明鈺來說可真是意外之喜,不過也沒推辭,畢竟自己也非常想出去看看。
特別是京城的元宵節,據說皇宮會在設宴之後,由皇帝出宮在九州大道上與民同樂。
具體的內容是,陛下還會出個燈謎或是其他的要求,有最快說出正確答案的或是按要求完成的,就會被賜下一盞精美絕倫的宮燈,十分的榮耀。撇開這名聲不說,就算只那個花燈,就夠人臭美的,這種燈每年只有三盞,只因其製作工藝十分繁瑣,故而一盞給太上皇,一盞給皇帝,最後一盞就是這拔得頭籌之人。
雖然十五是正日子,但是本朝的國力日盛,加之朝廷的支援,上元節一直會持續五天的時間,從十三到十七一直都會有燈會,只是十五最是盛大,最正式而已。
因為上元節的熱鬧大部分都是晚上,謝明鈺與家裡人一塊用過飯才出去。不過晚飯,謝明鈺用的非常好,黑芝麻餡的湯圓,又香又甜,軟軟糯糯的特別美味。他還給包湯圓的廚娘了賞銀,被謝明瑛調侃道,鐵公雞終於拔了一『毛』了。
等晚上一行人來到了京都最繁華的地方,到處是都是張燈結綵的,還有高大的燈輪,燈樹等,滿城的火樹銀花。還有滿街的馬車行人,以及遠遠望見正舞的正酣的舞龍,舞獅。就像是詩人辛棄疾的詞裡寫的,“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謝二公子。”正在四處觀望的謝明鈺,突然聽到一道輕柔的聲音,轉過頭才發現是一位輕紗覆面的女子,看起來年紀不大,衣著華麗,一襲紅裳在格外的抓人眼球。
不過就只看了一眼,謝明鈺趕緊轉開視線,轉而思考著她是叫誰的這個問題。而旁邊的謝明瑛和謝明祈等人的臉上是若有所思的樣子,只是都閉口不言。
就在這時候,旁邊的謝明珩放下手中的別緻的燈籠,出聲了。“在下見過湖陽公主。公主可有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