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昏時分,一對青年男女並轡而行,還挺引人注目,尤其是這兩人都生得不錯,後面還跟著郡主的車駕。百姓看到了車駕,也就知道了騎在馬上的女子是平王府的玉真郡主。平王府的兩位郡主平常都不愛出門,卻都美名在外。如今他們看到玉真郡主時,便信那傳聞非虛,那個凶神惡煞的平王妃還真的生出了兩位天仙般的郡主。
跟在她身邊的穆臨本也生得不差,骨子裡的那股子傲氣卻不是尋常人家有的,旁人瞧了一眼心下倒嘀咕這位西海郡王的二公子似乎有些兇。穆臨五官深邃,就愛在外面扮深沉,平常人初見時是會覺得他兇,但是相處久了便知這人最愛操心不過了。
百姓不知道這些,只是遠遠地看一眼,便覺得笑得嬌柔明媚的玉真郡主配著這麼個凶神惡煞的夫君有些可惜了,他們都忘了平王妃是怎麼樣的人物,也不知道這位玉真郡主是怎麼樣的狠角色。
在圓圓和穆臨訂親後不久,秦二郎也訂親了,訂的是他一位上峰的女兒。二郎科考後就去了戶部,這還是看在徐二郎尚主的份上優待他給他的肥缺。他本就為人圓融,又極會說話,很快就引起了戶部侍郎蔡大人的注意。蔡大人的么女還沒有出嫁,這姑娘因著被人退過一次親,終日不愛出門,如今年紀也大了,蔡大人一想到就發愁。
他瞧著秦二郎一表人材,又有人脈,將來定有一番作為,便想把女兒許配給他。但是後來一打聽,他發現秦二郎在外面有許多紅顏知己,便有些退卻。但是他退卻了,已經聽他提過一嘴的夫人和女兒卻上了心。再加上他本人在家中也有妾室和通房,也一向喜歡那些紅袖添香的雅事,對秦二郎的三心二意漸漸也沒有太在意。男人嘛,總不能家裡只有一個女人,除非是娶到了母老虎,只要心裡對嫡妻的敬重不變,多置幾個姬妾又有什麼關係?這樣一想,在暗中觀察徐二郎將近一年後,他尋人去說了這門親事。
孫氏一聽是樂樂上峰的女兒,便馬上找來樂樂問他的意思。樂樂一聽,就覺得這親事不太好推,又因為圓圓都訂親了他還沒有訂,家裡最近催得緊,便咬咬牙應下了。後來見了那位蔡小姐,發現她生得花容月貌,他的那一點不情願也就消了。孫氏怕他反悔,火速跟對方訂下了婚事。蔡小姐的年紀也大了,兩邊一合計,就把婚期訂在了年底。
自此,樂樂也收了心,至少在成親前,他是不會再去與那些美人兒相約出行了。
到了中秋前夕,家家回了京。他沒想到自己出門大半年的時間,二姐和二表哥都訂了親,二姐訂的還是他以前就認識的穆臨。
聽說未來小舅子回來了,穆臨第二天就送了他一匹大宛良駒,哪怕家家以前並不講究這些,得了這樣一匹好馬也高興地馬上把穆臨當成了自家人。
“上好的東西,你送給這個小滑頭做什麼?”圓圓有些不滿地瞟了家家一眼。
“西海州不缺好馬。”穆臨笑道。
豪明怕他在京中待著煩悶,每年都會挑一匹上等馬入京,穆臨自己留下幾匹,其餘的都用來送人了。要說世上男子不喜歡馬的還真沒有幾個,穆臨也因為這個結交了不少朋友。在他和圓圓訂親前,他也送過平王府幾匹好馬,裡面有一對白馬是珠花和平王的愛騎。
聽說穆臨給小舅子送了馬,餘泊琰想了想,就給家家送了一套全新的馬鞍,前後鞍橋銅製鎏金,鏨刻鏤空流雲紋,還嵌著幾塊青金石。家家得了東西自然歡喜,還在幾位表兄面前顯擺了一番,倒讓他們感慨怎麼自已沒有這樣大方的姐夫。
喜喜成親後,每年雖跟家裡有節禮往來,但是她的夫君卻很少跟幾位大小舅子單獨送東西。銀花本來就沒有女兒,她的兒子也只有幹看的份,倒是萬寧在宮中聽說了,當即給徐二郎送了一套上好的,讓旁人都笑徐二郎有福氣。
徐二郎和萬寧公主的親事就訂在中秋節後,家家特意在京中多留了一段日子,等兩人完婚後再離開。萬安公主和萬華公主的公主府離得比較近,卻跟平王府隔著一段距離,而萬寧公主的公主府離平王府很近,離徐府也不遠。
萬寧公主在訂親後,就跟以前相識的秦家和徐家兒郎以及他們家眷都熟悉了起來,加上圓圓回來了,她出宮也就更勤了,也只在出嫁前這段日子稍稍收斂了一些。
聖上瞧著三個女兒都要出嫁,嫁的人家至少是她們合意的,也覺得完成了人生一件大事。他依舊沒有子嗣,臣下們心下都覺得聖上估計是生不出兒子了。一個朝廷沒有太子,終究不是一件好事,大家都等著聖上的決斷。
聖上其實心中早有打算。到了年底,康朝大軍打下了幾個意圖不詭的小國,領兵的將軍特地在新年前獻捷。聖上龍心大悅,犒賞三軍,又褒獎了戶部一干官員,若不是他們得力供上軍費糧草,哪能有此大勝。出任戶部尚書的原橫,自然也在封賞之列。聖上封了他為北川王,比郡王又升了一級。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樣的封賞也算在眾人的意料之中,原橫娶親時便是用親王的規格,聖上如今無後,若是要從子侄中選,惠莊皇帝的嫡長子自然是首選。大臣猜測聖上加封原橫,似乎便有這個原因。
對許多人來說,這也算是塵埃落定,只有陳王一派很不服氣。聖上先前對陳王禮遇有加,甚至連宮中的太后也很喜歡陳王妃帶進宮中的嫡次子,也不知是不是因為這個惹著到了慶國公,這兩年兩人在朝中時常有爭執。論謀略,陳王一派不是慶國公的對手,但是他佔著宗親的身份,哪怕出什麼過錯聖上頂多訴責幾句,更重的刑罰是沒有的。
先帝留下的幾位王爺,如今就剩下陳王和平王了,聖上近年來明顯對陳王更看重。要說聖上一向是個念舊的人,從他追念敬懿皇后之事就能看得出。先帝當年因為懷念先太后終身不再立繼後,卻還是跟惠太妃生下了子女,比之相比,儘管立後卻跟後宮眾妃關係淡漠的紀王,也許還更深情些。
這樣的聖上卻跟他從小交好的平王因為讓平王納妾他不願意這樣的小事鬧翻了,許多大臣都心下存疑,有些人猜這是為了抬舉陳王之子,聖上才疏遠的平王,也有人覺得是因為平王存著野心才讓聖上與他決裂。不過這個理由相信的人不多,畢竟一直呆在翰林院畫畫的平王,實在看不出有什麼野心,他若有這個膽子不是應該先把平王妃的氣焰壓下去為自己納幾個姬妾嗎?
平王才不計較旁人的想法,聖上加封了原橫,也是為了穩定民心。只是這之後,他見原橫行事比之前張揚,隱隱有些不把別人放在眼裡。後來還是長樂長公主規勸了原橫幾句,原橫行事才收斂些,而北川王妃跟長樂長公主也因此時常走動,待她倒比待近在隔壁的平王妃要親近多了。
其實讓原橫張揚的除了加封一事,還有一件案子。因為事關重大,他和聖上商談之後沒有對外透一點訊息,就等著新年過後再發作起來。
這件案子便是江南官場貪腐案。
因為聖上派兵平定邊界,這些年百姓的賦稅增加了,比起先帝在世時,百姓的日子比以前過得苦一些,但也不至於過不下去沒有一點結餘。但是有幾處地方收上來的賦稅卻沒有增加多少,最突出的就是糟運這一塊。
自從南北河道挖通後,每年都會從過往商船中得一筆可觀的賦稅,這是由各地司戶負責徵收的。往年徵收上來的賦稅年年都有增加,這幾年卻停滯不前,甚至還有回落。原橫找了底下人詢問,卻說是因為百姓賦稅增加民間又抽兵丁,致各地商貿都冷清下來的緣故。
這話聽著似乎也有些道理,但是原橫住在京城,瞧著街上來來往往的人,一點也沒覺得百姓受戰事影響,總不會京城的百姓就比別處的心大,不知道節衣縮食吧?他派人私下去一查,發現往來的商船也並沒有比前些年少,而且近年戰事主要在東部,康朝商路最發達的是在西北部,兩邊並不影響。等他再細查下去,就知道河道沿線的府州官員怕都有些問題。
他不敢打草驚蛇,就把此事上報給了聖上。要知道這些府州官員有許多是張派的人,聖上早就想動一動,卻一時找不到地方入手。他密詔平王入宮後商量了一番,最後兩人把查明此事的重責交給了萬華公主夫婦。
萬華公主成親後,還是會跟耿駙馬一塊兒去刑部當值,反正刑部尚書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兩人不鬧事,他也隨他們去。
耿駙馬擅長醫理心思細膩,萬華公主感覺敏銳,兩人一起合作破案時常事半功倍。不過吏部終究只是核查刑案的地方,有許多證據只記錄在卷宗上並不能親自查驗。兩人就在耿傑清的暗示下,去向聖上要了一道奉旨查案的旨意,時常離開京城去別處複查當地奇案,偶爾還能碰上一兩起剛發生的命案。
兩人去年也去過河道沿線的州府,也在當地逗留過,有些耳目靈通的官員事後也都知道。開始一些官員還會有些緊張,等兩人來回的次數多了,他們就知道兩人只是來核查命案的,對民生之事並不瞭解才漸漸放了心。他們卻不知道,今年他們再出來並不單單只是為了命案。
到了年中,江南正好有某處發生了水災,還出現了災民吃下發黴的陳糧病重而死的事。聖上大怒,下令徹查,這一查最後端掉了江南大半的官員,裡面尤其慶國公一派的官員最多,就連張氏族人也牽扯到倒賣官糧以陳換新的事情中,那些發黴的糧食就是張氏族人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