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秀帶著部隊翻山越嶺,過江趟河。
淄重太多了。火炮重千斤。炮彈,鐵砂,彈丸,火藥。
這幾樣就夠嗆了,更何況人吃馬嚼的糧草。軍士還好,有馬拉裝備,自己還可以騎,民夫嘿咻嘿咻的推著。
每天緊趕慢趕的平均也就50裡地。
開封到太原可不像後世那麼方便,這年代官道有好,有壞。遇到一些路泥膩不堪。
何秀到達太原的外圍,感覺自己走了十萬八千里了。
“全軍休息,埋鍋造飯,都把乾糧帶好了,這次吃完後就一路進太原”
何秀坐在一塊石頭上,端著個竹筒,咕咚咕咚的喝著稀粥嚼著乾麵餅。這還是何秀根據後世當兵時候得到的經驗。
士兵們精神頭還不錯,沒有哀嚎說壞話的。
建功立業的心思很重。誰讓何秀改進了功勞制度呢。
工資分成了九級,也就是說只要功勞夠一個小兵可以領將軍的工資。
職位也許變動不了,但是工資會根據年限和功勞改變。
和以前的計劃經濟時代差不多。
主要是這年代文化程度實在不高,甚至沒有。給人升官不是害部隊嘛,但是何秀準備了一個免費書院,只要有功勞,他們的孩子就可以去裡面讀書。算是給他們孩子一個前程。
就光讓有功兵士讀書這一條,一個個就激動的嗷嗷叫,這年頭能讀書那就是給他們家族一條康莊大道。
太原城。
張老國公,愁的白頭髮吱吱嘎嘎的往下掉。
城外北遼兵營正在日見增加,顯然是草原各部落收到召集令,陸續趕來功打南朝的。
朝廷也在到處調兵前來,要說比人多,滿朝肯定多,但是農耕文明和放牧的怎麼比,人家從小到老,男男女女都開弓騎馬,有一個算一個都是戰士。
而農耕文明的需要訓練,基本上都是湊人數的。在後面喊殺呀的貨色。
“官家不是說已經讓各路大軍來支援了嗎!大端朝的北大門太原都快敞開了,怎麼還沒到啊”
一個人自言自語的說著!
“大帥,!大帥!一隻掛著旅賁軍旗幟的軍隊來了”一個校尉跑了進來,顯然很高興。
“什麼,旅賁軍來了快快快,隨我去城樓”
老國公眼冒金光,虎撲一震,娘希匹的,何小子的新軍到了。他哪什麼火炮可是利器啊。
不行,我要集結軍隊,隨時支援才行,不然圍點打援就完蛋了。
何秀遠遠的看到了,太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