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洺相信,朱元璋肯定會按自己的話去做,而事實也確實如此——因為對方沒有選擇。
話說自從上次發動兵變,朱元璋帶著紹榮等一萬多兵馬,由滁州北上,到濠州後,吞併了原屬於湯和麾下的一萬多兵馬。
以此為根基,接下來將近一年的時間裡,對方多次擊敗了元朝將領孛羅帖木兒,順利吞併了壽春、下蔡、安豐、霍邱,佔領了整個安豐路,接著繼續舉兵西進,又攻佔了固始、光州。
然而在這之後,朱元璋卻突然發現一件事,自己擴張的範圍,竟然已經到底了。因為再往北就是韓宋政權的地盤,往西是天完帝國的地盤,往南則是郭家軍。
這三家裡面,前兩家都是老牌紅巾軍,地盤大、兵將多,根深蒂固,是他朱元璋惹不起的存在。剩下一個後起之秀郭洺,他不但惹不起,名義上還得尊對方為主,因此自然也不能圖謀。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往東邊發展了。
朱元璋的東邊,不是別人,正是張士誠。起初因為顧忌對方的實力,朱元璋一直沒敢打對方的主意,不過如今從郭洺口中得知,張士誠把大軍悉數調往揚州,後方兵力空虛,他便意識到自己的機會來了。
“邵將軍,趙將軍,命你二人各領兩萬五千兵,從五河出發,一路進攻東邊的盱眙,伺機圖謀高郵,另一路進攻虹縣、桃園。其他人也別閒著,想辦法把糧草籌措起來,不可叫此次出征的弟兄餓肚子。”
壽春縣城,原縣令府邸。
事出緊急,朱元璋趕忙將麾下謀士和將領召集起來,宣佈向東進兵之事。
如今的他,經過一年來的擴軍,手中已有了將近十萬兵馬,這次一口氣便出兵五萬,名麾下將領邵榮和趙繼祖統率,足以看出他對此事的重視。
“大帥,您真打算向東進兵,得罪張士誠?”
聽罷朱元璋的決定,堂下,一個儒冠道服的老者緩緩從謀士中走了出來,搖頭道:“大帥天資卓越,應該不會看不出來,那郭天敘讓大帥東進,是為了分擔自己的壓力吧?這分明是對方的驅虎吞狼之計。”
這老者姓朱名升,本是徽州休寧縣人,朱元璋費了許多周章,才讓人將對方徵聘到帳下,擔任自己的謀士。而歷史上那條有名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正是此人提出來的。
其實朱元璋在郭洺那裡,只有一個總兵的頭銜,不過他對內卻自稱元帥,因此朱軍內部,皆以大帥稱之。
“先生說的這個,本帥當然知道,可事到如今,本帥還有其他辦法麼?”
面對朱升的疑問,朱元璋嘆了口氣道:“目今張士誠主力在南,正是我等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此時不出手,一旦對方和郭天敘議和,將來回師後方,我等就什麼機會也沒有了。”
朱升聞言,皺眉道:“大帥何以斷定那郭天敘會與張士誠議和,難道對方不會先消滅張士誠,然後再調轉兵力,再消滅我們?古人云,唇亡齒寒,正是此理啊。”
“不,不,我料定,他絕不會這樣做。”
朱元璋望著朱升,一瞬間,只覺得對方好像也並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麼足智多謀,自己能想到的,對方居然想不到。
頓了頓,他接著向對方,也是向其他將領解釋道:
“這一年以來,本帥其實一直都在派人探查郭天敘主力的動向,據我所知,如今對方麾下,有將近二十萬大軍,幾乎都在江南一帶,進攻元朝所屬的各路州府,短期內,這應該才是對方的重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