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東,一座嶄新建成的火器作坊,巍然屹立在玄武湖岸。
作坊佔地數頃,有屋舍上百間,乃是兩個月前,郭洺命馮國勝從城內某商人手中買下的私宅改造而成。
自打那日決定改造火器後,之後每隔幾日,郭洺都要抽空到此一趟。俞扉煙自然還是形影不離地跟在他身畔。
“大帥,按照上回您送來的那份圖紙,大夥又做出了一支火器樣本。還是不行,根本撞不出火星,藥室裡的火藥點不著。”
此刻,火器作坊內,幾名當初從定遠城就開始追隨郭洺的火器師傅,一面愁眉不展地說著,一面將一支新打造的火器交到對方手中。
郭洺接過火器察看片刻,從懷中拿出一份圖紙,嘆了口氣道:“本公子新繪了一份圖紙,你們再按上面指示,再試試吧。”
想要改造和更新火器,對郭洺來說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畢竟屬於魂穿元末,身邊既沒有任何資料,也沒有電腦、網路,所有關於火器方面的知識,只能從後世帶來的記憶中回想。
然而後世的他,再怎麼說也只能算是個槍械愛好者,槍械知識,比起普通人算綽綽有餘了,可跟那些專業的行家相比,還是無法相提並論。
至於先前他為何能快速繪製火繩槍圖紙,並讓工匠們成功打造,一者是因為火繩槍的結構相對簡單,二者則是那玩意兒,他小時候在鄉下老家見過實物。
所謂的火繩槍,其實就是鳥銃。這玩意兒雖是從國外來的,但自從傳入中國以後,很長一段時間,民間的老百姓都用其來打獵。
槍械的發展程序,大體上是從火門槍,到火繩槍,再到簧輪槍、燧發槍,然後才是前裝針擊槍、後裝針擊槍,再之後就是現代的半自動、自動步槍。
如今郭洺的想法,便是把火繩槍改造成燧發槍。
火繩槍以火繩引火,燧發槍以燧石引火,由於點火方式的不同,導致燧發槍相比於火繩槍,射速要更快,點火也更容易,其中的優勢可謂顯而易見。
可惜郭洺能記得火繩槍的構造,對燧發槍的構造卻記得不是那麼清楚。
他只知道燧發槍的發射原理,是由燧石夾帶動燧石,撞擊蓋在火藥鍋上的鐵片,產生火星後點燃槍膛發射彈丸。但燧發槍的具體結構如何,由於沒有資料,他也只能靠一遍一遍地繪圖硬試。
然而這個過程談何容易,這段時間來,除了日常處理政務,郭洺做的最多的事,就是繪製燧發槍的原理圖,然而試了一遍又一遍,還是未能成功。
“奶奶的,為什麼那些穿越小說裡,主角連蒸汽機、內燃機,甚至火車和飛機都能做出來,小爺我一個工科生,如今連做個燧發槍都費勁?”
面對如此結果,郭洺只懷疑當年的自己,莫不是讀了個假的機械工程?心中正鬱悶地想著,忽聽不遠處傳來俞扉煙的聲音。
“公子,公子,方才馮將軍派人到門口,送來一份捷報,要人家轉交給你。”
對方一面興高采烈地說著,一面蹦蹦跳跳地跑到他身邊,從袖中拿出一份未啟封的文書。
“嘶……捷報,看來那幫猛男,又替本公子拿下城池了。”郭洺聞言,心中一喜,忙拆開文書,低頭看了起來。
如今已是七月底,將近八月,離郭家軍拿下整個集慶路,已過去了整整兩個月。
此時的南邊的郭家軍主力,除太平路留守兩萬,集慶路留守三萬之外,剩下將近十七萬兵馬,全部都被派了出去,由徐達、胡大海、常遇春統率,分別向集慶路東、南、西三個方向的元朝勢力展開進攻。
徐達領兵六萬,由鎮江出兵,沿運河水陸並進,進攻常州路;胡大海領兵六萬,由潥陽出兵,進攻廣德路;常遇春則統兵五萬,由蕪湖出兵,沿清弋江走水道,進攻寧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