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韃子援軍到揚子縣的情況,大夥都聽說了吧,你們有什麼想法,不妨都說出來吧。”
中軍大營,郭洺在親兵的服侍下,匆匆洗了把臉,只覺精神爽碩,隨手拾了把馬札,坐在軍營下正中央的位置,望著坐在自己兩側的將領們,緩緩開口。
見眾人誰也不出聲回應,他心裡隱隱不悅,不過也沒有表現出來,只換了副語重心長的語氣道
“我說各位好漢,當本公子求求你們了,不要老想著當應聲蟲,只會聽我一個人說。大家是一個團體,要學會集思廣益,有飯一起吃,有事一塊做。就是誰說得不對,我難道還會怪罪不成?”
聽了郭洺這番話,眾將終於有了反應,開始交頭接耳地小聲議論起來。
過了一會兒,馮國用主動站起身來,提議道“公子,依末將看,韃子既然是昨夜趕到的,說明這幾日對方是在星夜行軍,此刻必定疲憊不堪。我軍應趁對方立足未穩,暫且撇下真州,主動向揚子縣的韃子發起進攻。”
“說得對!先把韃子援軍擊敗,再回真州收拾也先那狗東西!”
“我看真州這邊也不能完全撇下,得留下一萬輔兵作為疑兵,否則也先那廝若知道我們去了揚子縣,出兵切斷我軍後路就不妙了。”
見大夥總算都開口給自己提建議了,郭洺心懷大暢,忙點頭道“很好,很好,各位說得都有道理。傳我軍令,讓弟兄們埋鍋造飯,吃過飯休息一會兒,馬上向揚子鎮進兵!”
眾人聞言,齊聲道“遵命!!”
…
正午時分,揚子縣,下了一天的大雪,此刻還在簌簌地下著。
“達識大人,賊軍應該不會來得這麼快,弟兄們也餓了一天了,讓大夥都去吃飯吧。”
城內的元軍大營,水軍都萬戶董摶霄,見天氣如此嚴寒,想到手下將士幾日來連續行軍,連頓熱乎飯也沒能吃上,於是回到軍營內,向江浙行省左丞達識帖睦邇請示道。
達識帖睦邇點了點頭,剛下令讓火頭兵生火造飯,沒過多久,卻見幾個親兵,火急火燎地從帳外闖了進來。
“兩位大人,不好了!斥候飛馬來報,三里外發現大股賊軍,正在向咱們這邊逼近!”
“什麼?來了多少人馬?”
“不好說,只怕,只怕兩三萬是有的!”
這達識帖睦邇是個文官,拙於兵事,之前脫脫尚未南下時,他便一直在張士誠手上吃敗仗。陡然聞聽此言,心下一驚,心中早已沒了主意,忙向旁邊的董摶霄詢問。
“董將軍,你看咱們該怎麼辦,快拿個主意吧。”
董摶霄是河北磁州人,雖說也是國子學明代改稱國子監)出身的官員,不過這些年來,對方一直在替元廷東征西討,鎮壓過無數起義,論行軍作戰的本事,還是要比達識帖睦邇強得多的。
“賊軍在瓦梁壘新勝,如今銳氣正盛,我軍遠道而來,士卒疲憊,若直接出城野戰的話,恐非對方的敵手。”董摶霄沉默了片刻,緩緩分析道。
達識帖睦邇點頭道“說得是,說得是,既然如此,那照將軍的意思,咱們是不是應該固守縣城,然後派人向鎮南王求援?”
揚子縣的背後就是揚州城,揚州城城高壕深、易守難攻,一直是由元朝的鎮南王孛羅普化在統兵鎮守。